在“和平使命—2013”、維和護航、國際救援、搶險救災、反恐維穩等重大行動中,後勤第一時間調遣力量、調撥經費、調集物資,既當戰鬥隊又當保障隊,在近似實戰中檢驗應急保障能力。蘆山、定西抗震救災中,軍隊機動衛勤分隊到達災區最快、收治傷員最多、手術成功率最高,緊急接診傷病員4.4萬人次、收治1562人次、手術1752例。
聚焦能打勝仗推進後勤實戰化建設
仗怎麼打、後勤就怎麼保;打仗需要什麼,後勤就建設什麼。中國軍隊後勤在革命戰爭中誕生成長,在朝鮮戰爭的硝煙中發展壯大,為贏得戰爭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為國防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實戰化、戰鬥化已成為制勝基因,貫穿並融入到後勤保障工作的各個環節。
軍事鬥爭後勤準備體系建設明確方向標、制定路線圖。聚焦強軍目標,推進構建不同戰略方向保障基地和樞紐保障基地,充實強化戰役保障功能,提高隊屬伴隨保障能力,加快建設信息主導、精幹高效的後勤指揮體系,攻防兼備、陸海銜接的戰場設施體系,用之有備、備之能用的戰儲物資體系,實用管用、複合發展的後勤裝備體系,類型多樣、規模適度的保障力量體系,相互支援、互為策應的整體保障布勢基本形成。
2013年7月,中國海運戰略投送支援船隊命名授旗儀式在上海舉行;11月,中國軍隊第一個軍民融合式戰略投送基地在中原地區正式組建,軍隊戰略投送能力建設向實戰化規範化推進。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綜合應用的投送手段更加多樣,軍隊、政府、地方、企業一體組織的投送機制趨於完善,運輸、搶修、搶建、防護有機銜接的投送保障力量精幹高效,保障部隊走得出、走得快、走得遠。
記者了解到,總後勤部機關和直屬部隊率先作為,圍繞強軍目標,全力打造戰略支援保障拳頭。機關深入論證保障基地任務定位、能力設計、建設需求和措施步驟並組織建設;直屬單位主動搞好需求對接,同步展開任務規劃、推動結構優化,使戰略支援向戰役戰術延伸。教學科研單位緊貼戰場培育高素質人才,圍繞保障打贏進行重大課題攻關,使教學科研與作戰保障對接、與戰備訓練對接;醫療單位立足應急應戰,加強抽組機動衛勤力量建設,落實人員編組和裝備物資編配,建立分類備勤制度,保證作戰保障上得去、應急救援能處置,能夠隨時遂行救治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