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細節,透露對抗敗因
——未對抗就喪失制信息權的空戰,豈有不敗之理
在該師戰術演練評估中心,一部《對抗失利反思教育片》,將記者帶進那場敗仗後的反思現場。
輸得太窩囊了!空戰時,發現了卻截獲不了,截獲了卻又打不出彈,大家很難獲得有效攻擊機會,就像牛掉井裡——有勁使不上。
面對不明不白的失利,更多的人並不服氣。有人埋怨“雷達壞了”,有人怪罪“對手使詐”。總結講評會上,嘆氣聲、抱怨聲、質疑聲交織在一起……
為此,該師黨委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複盤檢討,邀請軍隊和地方院所的電抗、雷達、航電等領域專家和空戰對手,幫助他們查找敗因。
反覆回放空戰視頻,一幀一秒分析原因,失敗的症結漸漸浮出水面:對手全程施放電子干擾,致使雷達無法有效鎖定目標。反觀自己,一些飛行員竟然很少調用電子戰設備。
他們的對手,時任空軍某團副團長劉偉坦言,空軍航空兵某師的失利早露端倪。對抗前,劉副團長去該師“串門子”時了解到一個細節,保障比武的幾十名機務人員中,居然沒有一名懂電抗專業的。
一個細節,透露對抗敗因。咀嚼失利的痛苦,如今已重回巔峰的該師官兵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在信息化戰場上,勝的動因是信息,敗的根源也是信息。該師政委劉夢友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一場未對抗就喪失制信息權的空戰,豈有不敗之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