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動作做得不到位,還應該低一點……”採訪當天,在大隊對抗研究室,大隊長陳小勇帶著4個飛行員正在對剛剛結束的對抗架次進行初步評估。他們人手一台筆記本電腦,用視頻回放的方式分析空中的一招一式。
“飛1個小時的空戰對抗,至少要用2個小時的時間來進行評估。”在一旁擔任仲裁的團長陳剛介紹。雖然團里已經配備了自動化的評估系統,但人工的評估仍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勝要知道強在哪兒,敗要知道弱在何處,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小細節。”大隊長陳小勇說,“其實勝並不是個好事兒,連著贏幾場,心里就有些虛。”
飛行員李超是團里的一員悍將,每次打勝他都表現得很低調,反倒是偶爾一敗讓他很興奮:“有失敗才會有進步,技術水平提升是要靠不斷地超越自己。”
是雄鷹就要搏擊風雨。他們借助重大任務摔打,讓飛行員參加戰法研練等重大任務,使人才全面鍛煉,快速成長。
暗夜,東海某海域,海天一色,大隊組織海上超低空訓練。浪花在機翼下翻滾,戰機幾乎貼著海面飛行,真是“藝高人膽大”。 該師師長、“藍軍”分隊首任隊員魏文徽介紹說,這來源於他們平時的刻苦訓練,分隊每年都要在陌生海域進行下半夜機動、遠海突擊、大強度長途奔襲等高難課目訓練,摸索了單機、編隊進攻防禦戰術機動飛行等幾十套動作。每一次上天,他們都是瞄准最大極限練兵:最大起飛重量、最長續航時間、最多引導批次……
2013年2月某日凌晨,夜幕嚴嚴實實地籠罩著大地,東南沿海某機場周圍一片漆黑。該大隊拂曉間飛行訓練悄然拉開帷幕。
東方微曙,雲霧依然籠罩蒼穹,一陣發動機的轟鳴聲打破了周圍的寧靜。副大隊長李超、中隊長李喆駕駛某新型三代戰機雙機編隊迅速升空,開展高難課目訓練……
“拂曉時分,易產生錯覺,同時,飛行員血液血糖較低,大過載易產生黑視。”領航參謀張永帥告訴記者,“在拂曉組織飛行訓練,對飛行員身體素質、基本飛行技術、特情處置能力都有著極高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