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0日電/截至北京時間9日,位於澳大利亞珀斯的搜尋MH370航班聯合協調中心確認,已在南印度洋搜尋海域北區探測到4次與失聯客機黑匣子特征相符的脈衝信號。
然而,據信由美軍提供、能在水下利用聲呐、攝像機探測的“藍鰭金槍魚”自主式水下航行器依然“按兵不動”,引發不少疑問。
為何不立即入海探測
既然聲波定位儀探測到信號,為何不立即放“藍鰭金槍魚”入海探測?
前美國運輸部督察長瑪麗·夏沃解釋說,探測到脈衝信號的位置不等同於信號源所在位置。在同一平面上,信號源可能位於探測點方圓約8000米內的任何一點,更何況這一信號從至少4000米的深海發出。因此,探測到脈衝信號不意味著就定位了黑匣子。
能否與聲波定位儀同搜
能否讓“藍鰭金槍魚”和聲波定位儀同時搜尋?
美軍提供的拖曳聲波定位儀和“藍鰭金槍魚”均部署在“海洋之盾”號上。在同一片水域中,兩個利用聲波探測的儀器會相互干擾,因而不能同時使用。
實際上,聲波定位儀與信號源一個在水面,一個在深海,這數千米距離中的任何環境變化都可能導致信號丟失。即便一條魚游過,也可能給信號探測帶來干擾。
因此,為避免海水湧動對信號探測造成影響,澳方已開始限制與“海洋之盾”號在同一片水域內搜尋的艦船與飛機數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