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旅官兵的風采。 |
中評社北京4月10日電/解放軍報報道,上世紀60年代,二戰名將蒙哥馬利在香港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語驚四座:我要告誡我的同行,不要同中國軍隊在地面上交手,這要成為軍事家的一條禁忌!
這位二戰名將的感慨,是在看完中國迎外部隊精湛的軍事表演後不久發出的。為蒙哥馬利進行軍事表演的,正是我軍第一支對外開放部隊——第65集團軍某旅官兵。
60年一甲子。從1954年擔負第一批迎外任務到2014年,這支“老牌”迎外部隊在改革中不斷前行,先後接待過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餘批外賓……
記者近日走進該迎外旅,一探這支“窗口”部隊的新風采。
從專業表演隊向全訓作戰隊轉變
在外事陳列室,該旅外事辦公室主任高月亭指著一些發黃的老照片告訴記者,頭破磚、槍刺喉、背斷棍、胸口碎大石等硬氣功曾是他們迎外表演的“壓軸戲”,贏得過不少外賓的高度贊譽,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這些“應景式”表演已逐步退出迎外舞台。
“迎外兵不能只當專業表演隊!”高月亭說,在近幾年的外事改革中,他們逐步摒棄為演而演的做法,把部隊實戰化訓練搬上了迎外場。前些年,迎外分隊有不少“優待”:每年不用外出野營駐訓、不用參加上級組織的訓練課目考核等,只要一門心思把迎外技能練過硬就行。現在不同了,迎外分隊除完成迎外任務外,還必須按大綱規定完成年度訓練任務。
一次,軍區在某訓練基地組織實彈射擊對抗比武。該迎外旅遇到了強勁的兄弟單位,為公平起見,參賽隊員由對方臨機指定。對手一眼就盯上了儀仗分隊的“大個子兵”,以為這些人天天踢正步,打槍肯定沒准頭。
對手射擊完畢後,該旅儀仗分隊跑步上場,一陣急促的槍響,靶子個個應聲倒下。這些迎外場上威武的儀仗兵,到了射擊場個個成了“神槍手”。令對手沒想到的是,射擊比賽居然輸給了儀仗兵。
其實,此事並非偶然。在該旅官兵看來,打仗是部隊的“主業”,迎外只是“副業”,是兵就必須“練為戰”。近幾年,這個旅每年都要把迎外分隊拉到塞北駐訓場,跟大部隊一起一訓就是四個月,上級組織的考核、比武、演習等課目迎外分隊一項不落。前不久,在該旅組織的“體能大過關”考核中,迎外分隊力挫群雄,再次榮登冠軍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