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烏克蘭T-84坦克生產車間。
|
大批武器流散在民間
事實上,在充滿軍事底蘊的東烏克蘭,搞到武器並非難事,除了國家控制的兵工廠和軍營外,遍布於該國鄉野之間的軍火倉庫因乏人管理,往往成為武器流散的溫床。據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的報告指出,1991年蘇聯解體至今,烏克蘭已贏得世界上最活躍的小型武器軍火供應商的名號,烏克蘭曾與北約簽署裁軍協議,它所繼承的蘇聯武器開始大批量退役或封存,而解體後的10年間,大量軍火被走私出境。
俄新社4日援引美國《紐約時報》的報道稱,該報記者在斯拉維揚斯克第12民兵連駐地逗留了近一周時間,“民兵連的武器和城外烏克蘭軍隊和內政部特種部隊使用的武器一樣”。這些武器包括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馬卡洛夫手槍、德拉古諾夫狙擊步槍、輕型機槍和反坦克火箭筒。部分武器印有20世紀80和90年代製造的標識。一枚RPG-7反坦克火箭筒吸引了美國記者的注意,因為它看起來很新。民兵解釋說,這枚反坦克火箭筒以及12枚榴彈是從烏克蘭士兵手中以2000美元買來的。
當地居民軍事素質很高
據不完全統計,烏克蘭東部的軍工從業人員超過100萬,很多家庭幾代人從事武器製造,接觸武器的機會非常多。早前控制東部地區沿線公路的親俄武裝人員,雖然很多都只是當地民眾,但對於手中的半自動步槍,甚至火箭彈並不感到陌生。在通往東部城市斯拉維揚斯克約100公里一處由十多個親俄武裝人員控制的軍事檢查站,願意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民兵維拉迪米指著自己肩頭背著的衝鋒槍說,自己從小就從爺爺那裡學會如何拆裝,只是以前沒有機會真的拿來使用。
在斯拉維揚斯克城內,《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在保護市政府大樓,也就是親俄武裝指揮中心門前的最後防線上,停放著隨時可以啟動的坦克。坦克手伊萬告訴記者,他是退役軍人,目前是這輛坦克的主人,他與3名有過作戰經驗的夥伴,全天候戒備政府軍進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