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之濱,竹林墨綠。筆者在該團營區訓練場看到,沒有戰機轟鳴,也沒有艦艇編隊,只有官兵臉上細密的汗珠顯示著演練的重要性——這是該團首次進行的精確干擾試驗,這次演練,將充分檢驗某型裝備的實戰性能。吳國民對演練提出的要求很明確:不能再簡單的以“目標被干擾”為作戰目的,而應以“只有該目標被干擾”為勝利標準。
考核當日,晴空萬里,各種信號空中交織。新裝備動若風發,營、連兩級指揮所密切協同,幾名年輕的操作號手從容上陣,截獲信號源,實施干擾,一氣呵成。
未來的體系作戰,強調的是“信息主導”“聯合制勝”。長期以來,對於該團,兄弟部隊一直都是又愛又恨。愛的是它是提升信息化條件下作戰能力的試金石,恨的卻是它常常讓一些戰功卓越的王牌部隊“顔面盡失”。導彈實射,眼看成功在即,卻因為強烈電磁干擾而突然偏離目標,功虧一簣。
“只有推動信息手段與火力打擊手段的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加快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吳國民深有感觸地說。轉變,首先在自身開始。該團在訓練中叫響了“三個甘為”:甘為信息化戰場的磨刀石,甘為訓練場的試金石,甘為兄弟部隊戰鬥力提升的墊腳石。
此後,吳國民帶著自己的“影子部隊”主動現身。他們成立了信息對抗知識宣講組,主動深入水面艦艇、航空兵等部隊進行介紹,將該團的現有裝備、技戰術性能、兵種協同優勢以及缺點不足等情況一一拿出來交流。同時,他們深入學習研究各兵種部隊的戰術特點,平台戰法的指揮流程和作戰軟肋。既消除了大家對該團的“神秘感”,也增進了彼此間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