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國版EP-3?
一提起電子偵察機,很多軍迷就會自然聯想到2001年發生在中國南海中國殲-8II戰鬥機與美國海軍ER-3型偵察機相撞事件。
當時美國海軍裝備的EP-3 “白羊座Ⅱ”電子情報偵察機是美軍電子偵察任務的主力,性能先進,裝有名為“LINK11”數據鏈系統以及名為AN/AYK-14的中央計算機,配備了尖端的電子信息攔截系統,它可以探測並追蹤雷達、無線電以及其他電子通訊信號。偵察機利用傳感器、接受器和碟型衛星電線,可以對很大一片範圍進行電子信息的監聽,可從740公里外的地方截獲雷達和其他通訊信號。
也有人認為,近日曝光的高新八號就是中國版的EP-3。這樣的想法就來源於2001年撞機事件後美軍EP-3偵察機曾迫降海南島,為中國工程師近距離接觸這種當時屬於先進行列的偵察機提供了可能。實際上,迫降海南基地的EP-3偵察機在降落前很可能就已經對相關技術做了保密措施,而且在後來拆解運輸的過程中,也是由美方人員獨立完成,中方人員並未參與。將高新八號與美軍EP-3比較,也存在時間上的不合理性,如今中國軍機的電子信息技術已不可同日而語,與老舊的EP-3相比,性能上有過之而無不及。
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電子偵察機當屬由波音707客機改造而來的RC-135飛機,該機自問世以來已有多個改進型號。最新改進的X型裝備了電子光學系統,包括遠距離可視紅外偵察傳感器、遠距離激光距離測量系統和任務檢驗軟件。這套新系統可以與美國空軍戰機和地面指揮中心甚至與衛星直接聯繫,能夠把最現實的情報在第一時間裡傳給世界範圍內的美軍戰區指揮官。
這種偵察機的最大航程可達1.2萬千米,飛行高度通常在15千米以上,巡航速度為860千米,續航時間可超過12小時,由於各種型號的RC-135都裝有空中加油裝置,因此實際上的飛行時間可以大大超過 12小時,空中滯留時間最長可達20小時。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戰略偵察機”。
當然,發展大型電子偵察機的前提是先得有大飛機。雖然我國正在研製運-20大型軍用運輸機,但這類飛機強大的運載能力,更適合作為預警機平台使用。對於載重要求稍低的大型電子偵察機而言,運-20有些“大材小用”,偵察機也更注重優秀的巡航能力、較遠的航程和較長的滯空時間。而美國RC-135走的是民機改軍機的道路,我們期待中國在國產民航大型客機能有更出色的表現,能為中國打造大型電子偵察機提供性能更加的搭載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