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軍機闖識別圈中國軍機緊急出動。
|
中評社北京5月26日電/“在中日軍事摩擦,特別是“見證者”只有中日雙方的情況下,日本搶先披露信息,顯然有搶占主動,誤導國際輿論風向的企圖”。
《環球時報》報道,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學者盧昊25日對記者說。盧昊認為,日方搶先通過對事實“巧妙的勾勒和描繪”來渲染“中國軍事威脅”的形象,已經成為日本牽制中國的主要手段之一。中日關係因島爭而產生對峙以來,打贏對中國的“三戰”即輿論戰、法律戰與心理戰一直是日本對抗政策的主幹,而以打贏輿論戰來削弱中國外交道義形象乃至軟實力,進而對中國施加心理壓力又是對抗政策的核心。
然而,中國國防部的迅速回應讓日方的舉動沒太大效果。新加坡《海峽時報》的標題稱,“中日在東海軍機事件上互相冷嘲熱諷”。美國彭博社說,“東海軍機相遇事件,中日相互指責”。
美國《紐約時報》說,由於日本與中國具有類似軍力,且兩國高層對話機制近乎停滯,導致通過談判解決紛爭的可能性大為降低,所以美國擔心中日在東海出現擦槍走火的可能性,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美國恐將捲入衝突,這是美方不願意看到的。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軍事專家25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在公海海域兩架軍機相遇是正常的情況,如果是在爭議海域,各自表達主權、互相監控甚至形成一種跟隨狀態也比較正常。中日兩國軍機出現的跟隨狀態是為了表達各自對於爭議地區不同的訴求,中方堅決表達自己的意圖:我們在這裡演習,你要來監視,那我們就在一起待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