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殲-10戰機,於1998年首飛。 |
今天:包攬空軍主力戰機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西方出於共同抗衡蘇聯的戰略目的,與中國開展了一些技術合作。在此背景下,中國1984年上馬殲-10,立項為“十號工程”,由成飛負責。殲-10採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和鴨式氣動布局,是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優勢戰鬥機,自主創新程度非常高,最新改型殲-10B可媲美歐洲“台風”“陣風”戰機,於2004年服役。
殲-11戰鬥機是中國購買俄羅斯專利及授權的蘇-27SK的國產組裝飛機,沈飛的後續仿制衍生機型殲-11B,在性能上比殲-11有所提升。在組裝仿制和國產化中,在我國出廠的蘇-27逐個批次性能有所提高,整機進口的蘇-27也不斷得到改進,尤其在電子設備方面。依靠我國國產電子技術領域的優勢,國產殲-11採用四餘度電傳操縱系統,安裝多個多功能彩色顯示器,改進電子對抗能力,增強對地對海攻擊能力,於2000年交付空軍使用。
為了給航母配備艦載機,沈飛以殲-11為基礎研製了重型雙發艦載戰鬥機。該機在外形上與俄制蘇-33非常相似,在殲-11的基礎上新增鴨翼、配裝2台大功率發動機,實現了機翼折叠,全新設計了增升裝置、起落裝置和攔阻鈎等系統,使得飛機在保持優良的作戰使用性能條件下,實現了著艦要求的飛行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