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職業視角審視為戰與為看——
當得了一流的戰鬥隊,才稱得上一流的表演隊
採訪前,記者始終有個疑問在心頭:作為“國字號”飛行表演隊,上級賦予的主要任務是表演,那豈不是與練為戰背道而馳?
“這不僅是你的疑問,也是我們曾經的困惑。”表演隊政委劉培龍談起了一場爭鳴。
那年,表演隊換裝殲十。為了體現其良好的戰鬥性能和飛行員高超的飛行技術,師領導帶領大家潛心研究出21套高難度戰鬥飛行動作。
比如,單機大仰角上升,飛行員要承擔八九個G的高載荷。這個動作可用於擺脫敵機“咬尾”的不利態勢,迅速占據高位,扭轉戰局。
再比如,雙機剪刀機動對頭交叉,相對時速達1300多公里,相距僅有數十米,考驗的既是飛行員近距空戰的戰術技能,更是飛行員的戰鬥心理品質和膽氣血性。
然而,新動作剛出爐就引來質疑:殲七表演時代,我們創造出“天女散花”“倒掛金鐘”等一整套成熟的表演造型,新動作雖然貼近實戰,但觀賞性和藝術性淡了不少。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師領導正本清源,“飛行表演是另一個戰場。它既是和平年代中國空軍戰鬥力的展示,對於潛在對手也是一種無形的威懾。如果飛的都是花架子,不但征服不了懂行的觀眾,更不可能讓對手嘆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