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23日電/或許很多人認為,中國是一個對他人冷漠的社會。實際上,在這裡生活,記者也的確多次有過這樣的感覺。然而,那是中國社會的全部嗎?
日本《每日新聞》6月20日刊登文章稱,兩年多前,廣東省一位小女孩被汽車碾壓,18個過路人視而不見,小女孩最終死亡。日本也曾對此進行過報道。中國國家媒體特意報道呼籲助人為樂,恰恰反襯出了冷漠社會的現實。
今年春天,筆者去廣西壯族自治區和廣東省採訪麻風病康復者。採訪中,那些為了讓社會變得更美好、真誠支援麻風病康復者的年輕人的姿態給筆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中國,已更名為“康復村”的原麻風病人“隔離村”裡生活著數萬名擔心遭到社會根深蒂固的歧視和偏見的麻風病康復者。
記者在廣西遇見了65歲的吳頂貴。他19歲便被隔離,由於與家庭斷絕往來,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父母已經死亡的消息,也不知道他的妹妹現在何方。當時人們對麻風病的傳染性有著錯誤的認識,當知道自己不僅被社會、還被家人拋棄時,該有多麼痛苦!當記者提及家人時,他趕緊制止:“別說了。”
記者採訪的康復村,10年前由日本人設立的非政府組織“家”曾在此活動過。中國學生曾在這裡為康復者修建下水道和廁所。這種活動的意義在於,它讓原本與世隔絕的麻風病康復者,通過與年輕人的接觸,重新打開了與社會交往的大門。
“家”活動中,參與者住在村子裡兩周左右,與當地的麻風病康復者交流。曾在廣東省“隔離村”生活過的歐鏡釗(72歲)回憶說,“我們一直都認為,誰都不會靠近傳染病村子。然而,學生們毫無戒心地跟我們交往,我們都不敢相信”。凡是學生們到訪過的村子,麻風病康復者的生活態度都變得非常積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