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噴塗有卡通形象“龍龍”的“蛟龍”號在碼頭進行下潛演練(6月24日攝)。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6月25日電/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25日將隨母船“向陽紅09”赴西北太平洋執行為期40天的科考任務,這是“蛟龍”號第二個試驗性應用航次。
新華網報道,記者了解到,中國載人潛水器自主研製雖然起步晚,但“蛟龍”號技術水平已進入世界第一梯隊,與之配套的無人遙控潛水器(ROV)和自主式潛水器(AUV)也正在發力。
中國首批潛航員唐嘉陵說,“蛟龍”號具備定高、定深、定速和定向功能。定高是指潛水器可以與海底保持一定高度,不管海底山形起伏,自動定高功能可以讓“蛟龍”號在複雜環境中順利航行,避免碰撞,並準確測量海底地形。
“定深功能是指‘蛟龍’號可與海面保持固定距離,定速與汽車的定速巡航功能類似,定向就是指‘蛟龍’號可以按照設定方向自動前行。”唐嘉陵說,“此外,‘蛟龍’號還可以懸停,定點作業能力很強。”
載人潛水器專家介紹,除了控制系統,“蛟龍”號的聲學通信技術也是世界領先。“蛟龍”號所有信息和數據都能實時傳回水面,包括潛水器姿態、航行方向、深度、艙內氧氣含量、溫度、電量和拍攝的圖片都能實時傳回,母船和潛水器能實時進行文字和語音通話。
“蛟龍”號4次海試現場總指揮、“蛟龍”號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總指揮劉峰認為,載人潛水器的優勢在於定點精細作業,但無法進行海底長距離和大面積作業。因此,除了載人潛水器,與載人潛水器配套的無人遙控潛水器(ROV)和自主式潛水器(AUV)同樣重要。
“AUV可以按照程序在一定範圍內反覆作業,進行一個面的調查;ROV則可用船拖著,進行一條線的調查。這樣就能互相彌補彼此的缺點,而且可以互相救助,協同作業,全面服務於我國海洋科學研究和資源調查。”劉峰說。
記者了解到,除了海洋科考,ROV和AUV在海洋油氣開發等領域同樣應用廣泛。目前,石油公司的ROV和AUV基本都依靠進口,甚至需要國外技術人員操作。
為此,中國也著手在ROV和AUV領域發力。中國自主研發的6000米級AUV“潛龍一號”去年10月在東太平洋完成首次大洋應用性試驗,最大下潛深度5162米,在總體集成技術、深海導航及定位監控技術和高智能控制技術等技術難點上取得了突破。
中國自主研製的4500米級ROV“海馬”號今年4月在南海進行了海上試驗,最大下潛深度4502米,標誌著中國掌握了大深度無人遙控潛水器的關鍵技術,並在關鍵技術國產化方面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