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5日電/突如其來的災難,總是讓人猝不及防。8月3日下午,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發生的6.5級地震,牽掛著全國人民的心。民政部網站4日發布消息稱,據雲南省民政廳報告,截至4日14時初步統計,雲南魯甸縣6.5級地震造成昭通市魯甸縣、巧家縣、昭陽區和曲靖市會澤縣398人遇難。(新華網8月4日)
仍然處於“黃金救援72小時”。“當前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努力減少人員傷亡,妥善做好群眾安置工作”,是人們的共同願望。在這個時候,主要是“看前面的”,能不能讓救援力量覆蓋每一個受災村莊,能不能在第一時間內對垮塌房屋、滑坡塌方進行排查,確保失蹤人員一個不漏,受傷群眾及時送醫,顯得至關重要。
這一刻,前方忙碌,後方也沒閑著。每一次民族遇到大的災難,都會迎來一次愛心的集中迸發,這一次也不例外。地震發生後,很多人一邊在網上點上蠟燭祈福,一邊思忖著自己能為災區做些什麼。甚至有人考慮,在捐款捐物之餘,是不是應該立即趕往災區參與救援。這種愛心在一個彌漫著消費主義的時代,顯得彌足珍貴。
所有對災區的支援都值得肯定,但就當前而言,支援災區還應該講究方式方法。有媒體緊急呼籲:請一定要讓出生命通道,最好不要駕車自行前往災區救災;請沒有重要事情的司機不要前往災區;沒有基礎避險知識的普通志願者不要盲目進災區……提醒十分必要,過去有過經驗教訓,這裡體現的是“讓專業人幹專業事”。
誰都不希望災難的發生,但既然災難不可避免、已經發生,那就只能正視,努力把損失降到最低。人類對災難的認識,以及救援的能力,是通過一次次災難形成的。事實已經證明,在救援中,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設備,很多時候顯得至關重要,特別是“黃金救援72小時”內,專業團隊的作用更加突出。在搶救生命的關鍵時刻,應該讓專業人做專業事,應該相信專業人能夠做好專業事,避免“好心辦錯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