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拉攏更多的中東國家加入美國的反恐陣營,重整美國在中東的戰略秩序,以便未來更好地遏制敘利亞政府和伊朗。
雖然美軍主導的空中打擊力度甚大,但其作用還有待觀察。這是因為目前“伊斯蘭國”的擴張勢頭有增無減。
一項來自美國的調查顯示,“伊斯蘭國”不僅擁有萬餘人的軍事力量,還招募了3000餘人的國際“志願者”,同時,具有“鬼影”之稱的首腦巴格達迪很難被美軍定點清除,因此,美國的空襲行動短期難以動搖“伊斯蘭國”的根基。
同時,美軍空中行動具有多個目的,難以並行展開。
奧巴馬的軍事打擊方案強調,既要實現對“伊斯蘭國”的空中打擊任務,還要支援庫爾德武裝反擊,並保護平民安全和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既要向敘利亞反對派提供支援,又要防止外部物資流向“伊斯蘭國”。而且,盟友對美國的支持亦十分有限。在沒有地面部隊協同的情況下,空襲的有效性很難保證。由此來看,僅靠美空軍難以獨撐反恐局面。
從目的上看,美國並沒有打算解決伊拉克內部宗教和民族衝突的意思。因此,即使拔除了這顆“毒草”,仍不免“按下葫蘆浮起瓢”的尷尬境遇。
在美國針對伊斯蘭反美勢力的歷次行動中,美國政府始終把軍事打擊作為解決雙方衝突的首選項,無論是針對阿富汗“基地”組織,還是伊拉克的反美武裝,美國總想通過武力干預實現美國的戰略構想。然而,美軍不但軍事上難以獲利,還進一步加劇了地區的動蕩局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