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枚導彈全部命中目標!”演練現場,負責指揮的第41集團軍某防空團參謀長龔武兵一臉欣喜。這是該新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落戶”該團兩年多來首次進行實彈射擊。“戰場3分鐘,校場兩年功。”龔參謀長邊感嘆,邊向記者講起“利劍出鞘”背後的故事。
2012年上半年,某新型防空導彈配發至該團四連,該武器系統集搜索、跟蹤、毀傷於一身,同時具備隱蔽突防、快速機動等多種能力。四連官兵信心滿滿,提出“當年列裝,當年形成戰鬥力”。3個月過後,該團野外駐訓,四連骨幹聯名上書團黨委,要求新裝備打實彈,理由為“神槍手”都是子彈喂出來的。
然而,團黨委經過深入研討,給四連官兵的熱情澆了一盆冷水:盲目求快是不講科學,是對戰鬥力不負責。導彈不比子彈,昂貴不說,如此“高新尖”的武器系統,信息化程度高、系統構成複雜,光是和它混個“臉熟”就得好幾個月,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走扎實。
這一年,該團黨委要求四連扎扎實實上好“一年級”,“先學會走路”。他們組織攻關小組與連隊官兵一起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研練,一個功能一個功能地攻關。一年下來,四連摸索出了“模擬多練、實裝精練,先理論後操作,先基礎後應用,先分練後合練”的訓練路子。當年年底,新裝備訓練成績節節攀升,連隊被上級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榮立集體三等功。
“這下該打實彈了吧!”第二年,不僅是四連官兵躍躍欲試,就連機關的攻關小組也信心百倍。這一年,四連還專門派人參加了總部在某訓練基地組織的該型裝備實彈試射任務,取得了首發命中的好成績。沒想到,團黨委再次拒絕了連隊的請求,理由是:單裝單系統雖已熟練,但還沒有融入作戰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