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項作戰需求的不斷明確,在“全球打擊”概念的基礎上,美國國防部於2003年正式提出了“常規快速全球打擊”(Conventional Prompt Global Strike,CPGS)計劃,旨在使用高超聲速運載平台投擲非核武器系統,對全球範圍內任何地區的重要目標進行遠程、快速和精確打擊。至此,該概念逐漸進入了世人的視野,並越來越引發各國關注。
反制“西方威脅” 俄“快速打擊”出爐
俄羅斯提出建設自己的“全球快速打擊系統”,是在戰略、戰術層面對美國CPGS計劃的堅決反擊。
美國國防部提出CPGS計劃後,採取各種措施積極推進常規CPGS體系建設,並開展了各類CPGS方案的原型試驗,以推動全球常規快速精確打擊能力的形成。我們耳熟能詳的主要有美國空軍開展的HTV-2、X-51A、AHW等高超音速武器項目。在今年6月,美國國會通過201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在國防預算緊張的情況下,破天荒地給予AHW項目7070萬美元預算,高於國防部辦公廳申請的6520萬美元預算,凸顯出美國國會對全球快速打擊武器研製的高度重視。
隨著X-51A等項目取得飛行試驗成功,美國在技術研發方面向工程化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據分析,美國人非常有可能以X-51A技術為藍本,首先發展射程約1000公里的戰術性快速精確打擊武器系統,進而發展戰略性全球快速精確打擊武器系統。這就有可能打破美俄之間長期依靠戰略核武器保持戰略平衡的格局,再加上美國為首的北約在近年來持續東擴,不顧俄羅斯的堅決反對,加快彈道導彈防禦系統部署節奏,不斷擠壓俄羅斯戰略生存空間,讓俄羅斯顯得愈加難以接受當前的窘迫局面。
這些對於嚴重依賴“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體系的俄羅斯來說,急需要在現有戰略博弈“棋局”內,出新招、出狠招、出絕招對付美國,扳回戰略劣勢,爭取新的主動權。
而烏克蘭危機的出現和美國為首的北約咄咄逼人舉措,或又成為俄羅斯提出建設“全球快速打擊系統”的直接導火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