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戰士銷毀過期彈藥。 |
身在基層,他們卻“創造”了11種國軍標、38種部軍標。
編制僅百餘人,他們卻有121項成果獲軍隊科技進步獎,其中不乏“全國第一”“全軍第一”。
一個團級單位,他們卻引來31名院士和知名專家前來“聯姻”。
他們,就是榮獲第三屆“軍隊科技創新群體獎”的濟南軍區某軍械裝備技術保障大隊。創新者的“表情”最迷人。走近他們,人們都會不由自主地被這群勇於創新的官兵所打動、所吸引。
執 著
得知某型彈藥檢測裝置全軍推廣,高工張餘清說:為這一天,我花了整10年
那一年,張餘清39歲,任彈藥修理隊工程師。
當親眼目睹某型彈藥實彈檢測不慎險些釀成悲劇,他下決心要“弄個東西出來”。
無數次試驗失敗,無數次從頭再來,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他成功了——某型彈藥檢測系列裝置最終定型並在全軍推廣。
此時,驀然回首,10年過去了,白髮已悄然爬上了他的雙鬢。
慶功會上,一位老彈藥專家激動地握住張餘清的雙手:“你幹了我這輩子想幹沒幹成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