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分二號衛星魯甸融合影像。 |
2
明察秋毫的“高分二號”
“高分二號”是我國第一個突破亞米級的民用對地觀測衛星,斑馬線、小汽車等在其衛星影像圖上可以清晰辨認,甚至黃浦江上的浪花都能看得清楚
“高分一號”衛星在分辨率上的不足並非無法彌補,只不過它需要高分家族中的另一名成員——“高分二號”衛星來完成。
“高分一號”的全色分辨率為2米,這意味著,地面上長和寬都小於2米的物體,呈現在“高分一號”所拍攝的全色圖像上僅僅為一個像素點,並不能看清楚其不規則形狀,也不隨著圖像放大而改變。像斑馬線、小汽車等物體在“高分一號”的衛星圖像上是無法呈現的,但是這些在“高分二號”的衛星影像圖上都可以清晰辨認。甚至在“高分二號”的衛星影像圖上,黃浦江上的浪花都能看得清楚。
這得益於“高分二號”已經達到1米的分辨率。其技術指標達到或超過國外同類光學遙感衛星的水平,關鍵在於由兩台相同的分辨率為1米全色/4米多光譜組合而成的相機。“高分二號”相機分系統主任設計師姜海濱說,“高分二號”衛星相機焦距是國內衛星中焦距最長的。“這顆衛星上裝有兩台相機,與全世界同等級分辨率的衛星相比,是成像幅寬最大的,達到了45千米。而且這兩台相機還實現了98%的國產率,關鍵部件都是中國製造。”
1米全色分辨率相比於2米全色分辨率來講,不僅僅是數字的差別,更是質的飛躍。
“1米以下的分辨率就意味著進入了亞米級分辨率。‘高分二號’是我國第一個突破亞米級的民用對地觀測衛星。”高分專項工程地面系統總工程師徐文說。亞米級遙感數據在國際遙感領域被稱為“黃金數據”,這一稱謂足見其重要性。
要進入亞米級,則需要突破多項技術。分辨率是航天光學遙感相機一項關鍵指標。傳統方法是通過延長焦距、增大相機口徑的方式實現更高分辨率,但相機的體積、重量也會隨之增長,導致研製難度、成本倍增。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外提出新的設計理念:在鏡頭焦距增加的同時,鏡頭口徑增加相對較小,即相機的相對孔徑越來越小。但這種方式受光學系統衍射的限制,會使圖像質量有所降低。必須利用相機成像電路的低噪聲技術和相關地面圖像數據處理技術,才能保證圖像質量。
研製過程中,科研人員在國內首次採用小相對孔徑的創新設計,克服了鏡頭主次鏡離焦敏感度高等困難,突破了大口徑超長焦距光學系統水平重力卸載裝校、海量數據處理等一系列高分辨率相機研製難關,實現在同等光學系統口徑下,分辨率顯著提高。同時,科研人員首次採用天地協同的運作方式,為“高分二號”引入“大遙感”設計理念,通過相機特點和地面處理特點的匹配,實現整個系統的優化,以充分挖掘相機的信息獲取潛力。與“高分一號”相比,“高分二號”相機的焦距及分辨率提高了2.4倍,而口徑僅增加了1.6倍。
“高分二號”衛星還在衛星定位精度方面做了很多功課,因為這關乎到其所拍攝的照片是否變形或錯位而導致不準確。“高分二號”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潘騰介紹,以往我國衛星的定位精度多為百米量級,“高分二號”設計指標則要求達到無控制點條件下優於50米的定位精度,因此在測軌精度、姿態穩定精度等方面,研製團隊開展了大量工作。
衛星的太陽能帆板、陀螺儀以及很多零部件會在運行中產生振動,對衛星上搭載的長焦鏡頭來說,輕微的震動都可能導致圖像模糊。為此,研製團隊對“高分二號”衛星平台進行了適應性改進。在“高分二號”兩個太陽翼下面,裝有國防科技大學研製的“天弦一號”太陽翼振動控制裝置,能有效抑制太陽翼振動,使衛星姿態機動穩定時間進一步縮短。科研人員還首次採用阻尼減隔振等措施,吸收轉動能量,穩定轉動部件,以保證圖像質量。
在保證穩定的前提下,“高分二號”上首次使用控制力矩陀螺,採用優化高效的控制定姿方案,具備了大角度快速機動能力。與能在180秒內側擺25°的“高分一號”相比,“高分二號”可在180秒內側擺35°。
而且,面對雲層等天氣因素對衛星拍照造成的影響時,沿著軌道飛行的“高分二號”還能選擇性地開關機。“比如北京有雲,黑龍江跟廣東天氣都不錯,那我們就讓衛星在廣東開機拍攝,到了北京就關機,到了黑龍江再開機。這樣就能把衛星的成像效能發揮好,節省數據儲存的空間。”徐文介紹,這個特點叫做“分次成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