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緊鑼密鼓對外推銷軍火
一旦日本軍工企業在國際軍火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首先會促進日本軍工產業的規模化,進而降低成本、推動技術革新,最終帶動日本自衛隊實力提升
在鼓勵軍工企業積極投身各大武器展的同時,日本早已經在緊鑼密鼓地推動國際軍工合作和對外武器出口。
在舊“三原則”被修改之前,日本多次踩著紅線“買賣”軍火。2013年6月,日本同意與法國在核技術領域加強合作,並討論聯合研製軍事裝備;同月,三菱重工和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簽署合同,啟動F-35在日本的總裝線和交付車間的建設工作;今年3月,日美兩國政府決定將共同研發可以搭載武裝直升機的日本版瀕海戰鬥艦……
在新“三原則”出台之後,已有多國向日本軍工企業拋出橄欖枝。6月5日,英國媒體稱,日本和印度政府首腦在東京舉行會談,磋商了關於向印度出口US-2水陸兩用救援水上飛機事宜。日本媒體認為,如果磋商達成共識,將成為日本將防衛裝備轉為民用產品後進行出口的第一單生意。據了解,US-2不但能執行搜救任務,還能執行海上巡邏和反潛等各種作戰任務。
今年6月,日澳兩國在東京召開外長和防長(2 2)磋商會議,雙方就締結共同研發“防衛裝備”協議問題達成一致。根據協議意向,澳大利亞海軍預計向日本購買12艘蒼龍級常規動力潛艇,相關技術協議規模將達到數百億美元。外交學院日本問題研究專家周永生指出,“如果這項協議最終得以確定,將是日本武器出口解禁以後的第一筆武器裝備出口大單。”
日本目前建立了門類齊全的先進軍事工業體系。日本防衛廳登記的從事武器及其他軍需物資生產的企業就有1377家,從業人員約15萬。日本多年來形成了“寓軍於民”的軍工生產體系,積累了大量軍事技術和生產設備。有研究表明,一旦有需要,日本武器裝備生產能力能夠以幾倍甚至十幾倍的速度增長。研究機構預測,開放武器出口後,日本將能控制世界艦艇市場的60%、軍用電子市場的40%和航天市場的2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