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9日電/中國“紅旗-9”防空導彈競爭土耳其訂單的一波三折讓不少國人捏了把汗,現在看來仍有很大機會。
據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報道,土耳其國防部長伊斯米特·伊勒瑪茲在2014年12月末表示,土方已決定將遠程防空、反導系統的競標時間延長6個月,以便權衡這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合同。伊勒瑪茲證實,土方與中方就引進“紅旗-9”防空導彈的談判仍在繼續。
《世界新聞報》報道,防務分析人士指出,中國防務企業走出國門與美歐軍火巨頭爭奪市場,不僅要比拼武器裝備的性能、質量和價格等“硬實力”,還應注重廣告、推廣等方面的“軟實力”建設。
導彈交易背後的輿論戰
早在2013年9月,土耳其就選定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精密公司)的“紅旗-9”(出口編號為FD-2000)防空導彈作為其新一代防空、反導武器,精密公司提出的報價是34.4億美元。然而,就在雙方就採購事宜展開談判之際,時任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美國空軍上將菲利普·布裡德洛夫突然發聲攪局。他當時“提醒”土耳其應購買與北約系統兼容的防空導彈,言外之意“紅旗-9”並不合適。隨後,土耳其與中方的談判擱淺。
如今,土耳其再次延長競標時間,並表示與中方的談判仍在繼續,這對“紅旗-9”來說無疑是好消息。軍事專家指出,“紅旗-9”競標土耳其的防空導彈項目憑借的是先進性能、合理價格以及完善的售後服務。然而,參與競標的雷神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歐洲導彈集團不甘心失去這塊“軍火蛋糕”,因此可能會千方百計地通過在相關國家政府和軍界的影響力,阻撓土耳其購買中國導彈;同時利用西方主流媒體和有影響力的軍事媒體反覆報道土耳其購買中國導彈的種種“壞處”,影響土耳其國內輿論。從相關報道的密集程度和出現的時間點不難分析出,這種“媒體轟炸”就是為了攪黃中國向土耳其出售“紅旗-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