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伍之初,我只有初中文化,卻在高科技密集的導彈旅成為一名班長。因為先天基礎薄弱,我深深明白,要想領跑,只有比別人先起跑。”說到這兒,朱紅軍把頭轉向窗外的大山,“導彈兵的神聖使命,一直激勵著我!”
為了補短板,朱紅軍養成每晚看書一小時的習慣,先後啃下了微積分、電子電控等“硬骨頭”;某型導彈80餘張電子原理圖,折叠起來可以當板凳,他卻硬生生將其全部背下,刻進腦海;該旅某型導彈20多年的測試數據,厚厚200多本,他從頭至尾梳理數遍,寫下百餘萬字學習筆記……
朱紅軍下的苦功夫,寫在了他的臉上。由於睡眠不足,他眼窩深陷,眼泡腫大,眼圈發黑。“班長的這雙‘熊貓眼’可不能小瞧!他熟練掌握某型導彈5大專業8個號位的操作技能,完成重大任務20多項,是我們的偶像。”副班長袁立謙從實驗室一隅抬起頭,說起了他經歷的一次實彈發射。
那是2013年,部隊在大漠腹地進行實彈發射前測試,卻遭遇了一種奇怪的故障,故障現象時有時無,像幽靈一樣難以捕捉。
發射臨近,工程師們進行全面檢測,整個導彈系統未見絲毫異常。“故障幽靈”還會不會不期而至?大家心里都不托底。
“決不能讓導彈帶著絲毫疑問上天!”袁立謙清楚記得,那段日子朱紅軍不分白天黑夜地對著原理圖,茶不思飯不想,宛如得了“魔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