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設想下,堅固的層層防禦讓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艦艇和戰機難以突破。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是為了證明該島鏈具備不可逾越的能力,使得北京不得不掂量掂量。切斷中國經濟與海外市場和資源供應的航線,就能讓其付出極大的代價;將中國人民解放軍與海外市場隔離開來,就能重創中國的對外政策;讓中國的南北行動縱深壓縮在狹窄的海岸範圍內,就能在看得見的地方破壞或摧毀其海上交通。
因此,一道島嶼警戒線對北京來說不是什麼好事。這能讓盟友威脅採取不對稱的報復措施,或禁止北京獲得渴望已久的島鏈航海、航空權。如果中國相信這種威脅,就會按華盛頓及其盟友所設想的那樣停止行動。這真是一個經典的威懾。
行得通嗎?沒有哪個戰略是完美的,包括群島防禦戰略在內,想想島嶼戰的政治因素就知道。亨利·基辛格分析過這種威懾,在他看來,威懾應該具備多重目的——而不是總和叠加——包括我們的能力、意圖,還要讓對手認為我們有能力來實現一個有效的威脅。如果在能力、意圖或對手的理解上有一方缺失,就威懾不到任何人。
說來也怪,在基辛格看來,能力是相對比較容易解決的一方面。目前,反艦和防空武器越來越精細、越來越便宜,如果中國人民解放軍試圖向西太平洋突破,足以讓其難受一陣子。另一方面,意圖和對手的理解存在於盟友和中國決策者的頭腦之中,是捉摸不定的。盟友可能會另有打算,即便他們同意,但各自的目標會不一致——因此確保目標實現的努力可能會發生變化。某位盟友可能會對其他夥伴所看重的目標表現得三心二意,或者其他夥伴認為不重要的,自己卻一定要堅持到底。
簡而言之,經營聯盟應該嘗試堅持數十年,就像美國和日本一樣,如果聯盟分裂,就會給中國製造機會。即便聯盟可以試著威懾中國,北京也是有辦法回應的。中國可以威脅採取經濟報復措施,緩解被封鎖帶來的傷害。而且還可能會升級威脅,或者對美軍及其基地進行打擊。要鞏固亞洲聯盟,就得讓盟友堅定不移地認定北京始終處於華盛頓外交戰略名單的榜首。
因此,群島防禦不僅僅只是一個操作概念,在操作和戰術方面仍然有值得探索的地方。從地圖上看,群島防禦效果最好的地點是在東海和黃海——這裡是毗鄰聯盟部隊的相對狹窄的邊緣海域。群島防禦支持者可以依照地理環境部署武器,延伸海岸東部邊緣的障礙。實際上,他們可以把黃海和東海圍成一處封閉水域。只要島鏈防禦仍然有效,解放軍就會發現自己被圍困在死海之中——與一個世紀前北部海域的德國水面艦隊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