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緬甸軍方對緬甸北部地區展開軍事行動以來,緬甸的地面部隊不斷地向中方一側發射飛彈和炮彈。3月13日下午,緬甸軍機炸彈落入中方境內,造成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孟定鎮大水桑樹村正在甘蔗地作業的無辜平民5死8傷。對此,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要求緬軍高層要嚴格管控約束部隊,絕不能再次發生此類事件。否則,中國軍隊將採取堅決果斷措施,保護中國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這是中國保持在主權及國民安全的原則性立場,也是向緬甸發出了最為嚴厲的警告。
當前緬甸內戰可以說既有其國內政治的影響,又有國際大氣候的背景。在歷史上,緬甸軍方與地區武裝之間就一直糾纏不清,各種小規模的軍事武裝衝突更是頻頻上演。2015年是緬甸大選之年,對於各武裝力量而言,他們挑起武裝衝突的目的在於渾水摸魚,趁機擴大自己的政治勢力範圍。其在戰場上雖打得不錯,但其劣勢也是非常明顯,這些武裝勢力普遍裝備差,火力弱,攻則後勁不足,守則難以持久。在無外援的情況下,敗下陣來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實際上,沒有一個國家會允許自己國內有分裂力量存在,緬甸政府自然也不例外,如果任憑地方武裝勢力不斷擴張,勢必將對緬甸中央政府的統治構成威脅。在戰場上,緬軍雖然占據軍事優勢,但要想徹底消滅地方武裝誠非易事。
就國際背景來說,隨著美國戰略重心的“東移”,其在處理對外關係特別是中國周邊事務時,正愈發傾向於使用軟實力,並由此形成一套“戰法”:在中國周邊國家中尋找、培養、整合和扶植親美政府,製造一個事實上的反華國家,自己則站在背後,並通過強化與對象國的軍事同盟,破壞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削弱中國領導“一帶一路”地區經濟一體化的努力等手段,來阻止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崛起。
近幾年,緬甸加快了民主化進程,美國借機實現了與緬甸關係的正常化,並取得歷史性突破進展。2011年6月美共和黨參議員麥凱恩訪緬。在這一年裡美國多位高官先後訪問緬甸,這些高官中還包括當時美國務卿希拉里。2012年5月17日,奧巴馬任命了22年來美國第一位駐緬大使,同時宣布進一步放鬆對緬甸的經濟制裁,准許美國企業在緬投資。9月19日,美國財政部解除了對緬甸總統吳登盛和聯邦議會人民院議長吳瑞曼的制裁。11月19日,奧巴馬訪問緬甸,並成為50年來第一位訪緬的美國總統。美國如此不遺餘力的強化同緬甸的關係,其目的在於推行“美式民主”,並借此推動親西方的昂山素季上台,建立一個親美政權,抵消中國對緬甸的影響力。此外,美國也正在尋求與緬甸開展更具實質意義的軍事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