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客家人的“祖地” “女兒林”寄托鄉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08 10:24:51


  中評社香港4月8日電/清明時節,45歲的新加坡華人江麗花回到“客家祖地”福建省永定縣的南江村探親。尋常的掃墓儀式結束後,她扛鍬上山,在一片“女兒林”裡找到20年前出嫁時自己親手栽下的鬆樹,為它鋤草、澆水。

  中國僑網報道,寬約50米、長約2500米,栽有近900棵鬆樹的“女兒林”,是湖坑鎮南江村的一道別致風景。據說,400多年前開始,村中女子為感念父母往返山路到田間勞作辛苦,在出嫁辦喜宴當天由兄妹或父母陪同,在山路旁栽下一棵鬆樹,希望父母去勞作路上有一塊林蔭地能歇腳,也用此方法寄托故土鄉情。

  “每年女子回娘家時,都會上山照看自己種下的樹,看是否長大一點,並換上新紅布,寓意幸福吉祥。”沿石階而上,樹腰裹著的紅布條隨風擺動,南江村文書江建波告訴中新社記者,“女兒林”經過幾百年的衍育,不僅成了遠近聞名的生態林,也成了出嫁女子的“鄉愁林”。

  “祭祖掃墓是件很有味道的事。”永定縣下洋鎮富川村裡,從小在土樓裡長大的胡軍十幾歲時就跟著胡氏宗親上山祭拜,“大大小小幾十人,正午時將祭拜完後的豬、雞、魚等貢品煮來分著吃”的場景,讓他記憶猶新。

  正是憑著一份割舍不了的鄉愁,2011年,42歲的胡軍在外打拼歸來,回到了從小居住的“水源樓”裡,開辦起“農家樂”。

  滄桑與厚重並存的土樓裡,酒香陣陣,大紅燈籠高懸在木質走道,孩童在廳堂笑鬧……“我想還原我記憶中的土樓生活,保留住山水、民風。”經過兩年時間的經營,富川“一甲土樓”休閑旅遊度假村成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胡軍離他的“鄉愁夢”又近了一步。

  旅居香港35年的羅萍是從福建連城縣走出的“道道地地的客家人”,在外主要從事老人護理院的經營管理工作。出於思鄉之情,已至古稀之年的羅萍除了主持香港福恩敬老院有限公司的日常工作外,還出任香港連城同鄉會會長。

  2013年,羅萍同另一位港籍人士陳伯安一起回到家鄉,以“公建民營”的方式,打造了龍岩市同心圓(香港)護理院,主要接納需要醫養結合、護理為主的老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愛老傳統需要我們一起弘揚”,羅萍這樣解釋她的“鄉愁”。

  每年的農歷二月初十是“客家祖地”福建武平縣下壩鄉大田村鐘氏一族共同祭拜先祖的日子。天剛微亮,鐘氏宗親一眾百餘人就開始張羅起來,婦女們往籮筐裡放上祭品、豆腐、鞭炮和灑了雞血的花紙,準備挑擔上山。

  其實,農歷二月初九時,各個家庭已經完成了對自己家祖的祭拜,這次要拜的是鐘氏最早遷徙到此的共同先祖。

  “感念先祖是萬萬不能遺失的信仰,客家人對祖宗的崇拜與生俱來。”身著迷彩服、腳踩膠鞋的鐘德彪是從大田村走出的客家鄉賢,離鄉三十年,年齡漸長,鄉愁越濃,“我都會回鄉祭祖,家鄉的點滴變化都讓我開心鼓舞”。

  “下山時我對著山頭喊了幾句吉祥話。”鐘德彪笑著告訴記者,“就讓山風送去對宗親們的思念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