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13日電/美中兩國競爭左右著亞太地區國家的命運。以芝加哥大學教授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為代表的部分學者舉出19世紀德國崛起引起歐洲地區一系列競爭和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例子,認為“中國的崛起將不可避免地導致美中發生兩國衝突”。
韓國《中央日報》日前報道,與米爾斯海默意見相反的是,作為中國和國際戰略問題專家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休·懷特(Hugh White)為代表的學派主張認為,中美兩國可以以權力共享促進地區穩定。
懷特表示,美國想要維持扮演強國的角色,維持從1945年以來的現有秩序。而相反,中國提出以反映中國崛起的新型大國關係為基礎,尊重彼此的戰略核心利益。而美國則希望保持像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時那樣的美中兩國關係。也就是說,中國要承認美國是亞洲的主要“權力主體”。迄今為止,美國都位於中國之上,但中國現在想上升到美國的水平,這是想先實現與美國平等的力量均衡後,再擊敗美國成為亞洲的強者。
懷特認為,我們已看到太多像德國那樣新崛起的權力和現有權力發生衝突的情況。但懷特認為,根據他提出的模式,即“權力共享”,美中兩國通過協商共享力量“雖然困難,但是有可能”。當然這不是永久的解決之計。在政治學中,沒有永久的解決手段。他認為美中兩國關係前景並不那麼不明朗。即使如此,只要主要國家有政治意志,還是可以通過協商共享力量。
懷特還就亞投行和“一帶一路”表示,英國加入亞投行是因認為中國是重要的經濟夥伴。重要的是亞投行或“新絲綢之路”的政治意義對亞洲國家和歐洲國家不同。對亞洲國家來說,“一帶一路”和亞投行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因為中國集中於“亞洲”的基礎設施,要認為其具有政治和戰略意義。歐洲有些不同,歐洲雖然在經濟上與中國非常密切,但並不在中國的政治戰略系統內。
(消息來源: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