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上漲令中國股民難抑喜悅之情 |
中評社香港4月18日電/“東邊日出西邊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壯麗景象在近期中國的股市和國內生產總值(GDP)上得到了生動體現。
美國《僑報》4月17日載文《中國經濟與股市為何出現背反?》,文章說,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三公布,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在2015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長7%。這是自2009年初全球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以來最疲弱的增長,相比上一季度(2014年第四季度)7.3%的增速,亦有所放緩。
數據一出,對火熱了許久的中國股市澆了一點冷水,上證綜指收於4084.16點,在站上4100點僅兩個交易日後便再次跌破該整數點位,全日跌幅達1.24%。但這絲毫不影響股民們入市的熱情,16日上證指數高開高走,截至發稿報4115.30,繼續走“紅”(大陸股市以紅色標示股價上升)。
中國GDP第今年開局第一季度以6年來最慢的增速前行,未必是壞消息。表層因素主要是受建築業和製造業放緩的拖累,而深層原因是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模式的過程中所遭受的陣痛。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曾在金融危機發生後支撐了全球經濟,但自2011年以來逐年放緩,影響了從國際鐵礦石價格到全球奢侈品銷售的很多領域。
中國全國人大會議上,中國設定了“7%左右”這一較低的經濟增長目標。從中傳遞出的信號是,雖然年增速為兩位數的階段可能已經結束,但中國政府依然相信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仍會享有可觀的增速。如果增速放緩意味著中國經濟正在適應一條更可持續的道路,那麼就不應該將經濟增長放緩視為一個壞消息。
從統計數據看,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盡管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就業形勢、居民消費價格和市場預期基本穩定,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轉型升級勢頭良好,新生動力加快孕育,積極因素不斷累積。
正如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所顯示的,盡管7%的增速表明中國經濟的成長速度慢了,但服務業占比提升至歷史新高。盡管投資對中國經濟的貢獻率仍遠高於其它主要經濟體,這一貢獻率已開始出現溫和的再平衡趨勢,這也顯示長期以來過於依賴房地產業的經濟模式發生“逆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