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連船舶重工集團為例,原本是造船的企業現在拓展鋼材加工配送、海洋工程、非船產品製作、物流配送等領域,不僅自身抵禦經濟風險能力提升,也帶動一批產業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大連地區針對大連船舶重工的中間產品供應商就有近350家,周邊形成了規模達百億元的造船配套產業集群。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未來的經濟支柱,其核心是技術創新。對此,軍工企業理應深入融合。”中船重工集團董事長胡問鳴說。
目前,包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等在內的一批軍工央企已經憑借自身優勢進入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利用對頂尖技術的本能追求、較為充足的科技資金投入、較強的技術積累等正成為推動自主創新、引領轉型升級的先鋒。
與此同時,工信部還將組織開展軍民融合技術成果展示交流活動。
近年來,中船重工、中航工業、中國電科等軍工央企擴大軍工開放,從多個層面與外部企業、社會資本合作,拓展了軍民深度融合渠道。
不少軍工企業負責人認為,在促進軍民融合方面,資本市場有望更好地發揮平台作用,不僅可以通過證券化盤活軍工資產、拓寬軍工企業融資渠道,還可以為軍工企業的機制體制創新提供一個包容性強的平台。
數據顯示,全球前100大軍工企業80%以上是上市公司。近年來,中國軍工行業發展較快,但軍工集團整體資產證券化率僅30%左右,已上市軍工企業中涉及核心軍品的企業也比較少。未來中國軍工產業通過資本市場實現產融結合潛力巨大。
“軍民能力的融合又可以資本互融為手段。借助資本市場平台,形成產融結合、適度多元的發展格局。以哈工大為例,目前哈工大也通過融資等渠道,更好地反哺科研能力,下一步將民用機器人應用到軍工領域中來。”哈爾濱工業大學黨委書記王樹權在會上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