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反潛,自主探索適合我國國情軍情的新路
航空反潛從理論到實踐一直是我軍空白。北海艦隊航空兵某團利用國外培訓、消化吸收、集智攻關、突破創新,集中組織了基地反潛、護航反潛,率先在海軍部隊研究開發了反潛模擬訓練系統,趟出了一條適合我們國情軍情的航空反潛新路。
2007年7月5日,出島鏈遠航任務途中,編隊遭遇外軍反潛巡邏機跟蹤幹擾,北海艦隊航空兵某團崔敖機組與外機展開反偵察對抗,采取壓坡度、反追蹤方式,迅速由300m下降至15m,迫使外機在100m處放棄了跟蹤偵察,悻悻而去。2012年中俄聯演活動中,海況突然變惡劣,達到了風速9級,浪高8米,遠遠超出了艦載機起降條件。未來海空戰場不因天氣惡劣而休戰,該團副團長齊聞機組把複雜海況當成砥礪鐵翼的戰場,憑借高超技藝,在風浪中突破前行,與編隊圓滿完成了合同演練任務,受到了俄軍同行的高度贊譽。
艦載機不是“黃水”邊上的擺設,我軍艦載機部隊走出國門
海洋不是護城河,艦載機不是“黃水”邊上的擺設。1985年4月16日,北海艦隊航空兵某團179直升機隨國家南極考察建站編隊順訪了智利、阿根廷,成為海軍第一支走出國門的作戰部隊。
1980年5月18日,我國首次在南太平洋執行洲際導彈發射任務。組建不到5年,完成著艦任務不到5個月的年輕艦載機部隊組成4個機組隨特混編隊遠赴太平洋擔負火箭濺落區的警戒、航測、遙測以及打撈數據艙任務。在火箭濺落區周圍,12個國家部署了大量艦艇、飛機,准備爭搶數據艙,為確保國家核心機密安全和“兩彈一星”計劃順利實施,郭文才機組冒險提前進入降落點警戒區,在雲底高僅150米、能見度不足2公裡的超氣象條件下,冒著飛機隨時產生靜電和結冰解體的危險,攀冰層、穿雲隙、踏浪花……僅用時5分20秒,幹淨利索地把數據艙打撈上來。新華社第一時間向全世界播發了振奮人心的消息:“這是人民海軍第一次在南太平洋上空執行國家級重大任務,中國海軍第一代艦載直升機,已能在大洋上安全起降,騰飛海空”!
南極歷來被國際航空界公認為“白色死亡綫”。某發達國家在南極考察25年,就有50多架飛機葬身冰川。1984年11月20日,北海艦隊航空兵某團於志剛機組駕駛179號超黃蜂直升機隨船啓航赴南極執行南極考察建站任務。南極氣候十分惡劣,每一個架次都是和“死神”握一次手,此次任務,共組織17個飛行日,安全起降104架次,吊運物資39噸,運載人員1050人次,沒有發生任何差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