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克強與莫迪散步聊天。 |
中評社香港5月19日電/印度總理莫迪於16日在上海結束了三天的訪華行程,中印企業在上海一共簽署了21項價值220多億美元的合作項目,內容涵蓋太陽能、工業園區、鋼鐵、金融、媒體娛樂、電信等。他15日在北京時,則與中國總理李克強見證了兩國簽署的另外24項價值100億美元的合作項目,所涉及的領域包括鐵路、礦業、教育、航天、影視、海洋、地震科學、智庫、地方交往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打破外交常規,於14日特地在其故鄉、陝西省會和歷史古都西安迎接莫迪。
新加坡《聯合早報》5月18日載文《中印合作有利亞洲前景》,文章說,西安、北京、上海的行程安排,象征了莫迪此行所可能取得的成果,以及中印兩國在歷史、政治和經濟上源遠流長的聯系,還有巨大的未來合作潛能。習近平在西安接待莫迪,是對去年9月他訪問印度時,莫迪特地在其家鄉古吉拉特邦接待他的回禮,反映兩國領導人鞏固私人交情的意願。習、莫兩人均是作風強勢的領袖,各自在國內都有一言九鼎的影響力。他們強大的政治意志力,若投放在改善雙邊關系的外交努力上,勢必將產生深遠的國際效應。
全球經濟重心東移,早就是國際上的普遍共識。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持續崛起,將繼續帶動世界經濟,特別是本區域的發展。印度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則排名第三;它也是全球20大貿易國之一。作為發展中國家,印度具備龐大的潛力,尤其是人口紅利——其12億7000萬人有超過一半低於25歲,超過65%低於35歲。印度預計將在2028年取代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中印兩國,雙邊合作對人類的意義因此不言而喻。
中國在經歷了30多年的經濟增長後,不但積蓄了大量的資本,也擁有豐富的發展經驗。這對於蓄勢待發的印度而言,都是借鑒之處。在國內面對邊際效益遞減的中國過剩資本與產能,恰好可以在印度有大展宏圖的機會。莫迪三天訪華行程所簽署的320億美元大單,說明了兩國合作前景的不可限量。雙邊經濟互補之處還很多,若能形成長期的合作關系,對兩國乃至區域的未來,將產生令人期待的積極效應。
印度有著本身特殊的優勢和限制,未必能够完全複制中國的經驗。可是東亞經濟奇跡的過程表明,穩定的國際環境和開放的經貿體制,有助於提升民衆的生活素質。中國繼日本和四小龍之後的成長,更讓本區域衆多國家享受到水漲船高的溢出效益。在國土、人口規模上堪比中國的印度,如果也能通過開放合作,取得類似的經濟成長,區域經濟相信將能獲得相應的益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