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的編隊指揮所成員只有幾個人,平均年齡不到36歲,大多是少校、上尉等年輕軍官。“這次艦隊只派了1名氣象預報員加強保障,全程由支隊自主指揮。”東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教練艦長王社強告訴記者,“從艦隊指揮、支隊保障到支隊指揮、艦隊保障,這一角色互換帶來的靈活高效優勢明顯,成為遠海指揮模式邁向實戰化的重要指標。”
艦機協同訓練
“預警機發現‘敵’護航編隊,方位XXX,距離XXX。”“接收空中突擊兵力指揮權。”在此次訓練中,艦艇與“長途奔襲”的偵察機、預警機、戰鬥機進行統一指揮,實現海空協同打擊,初步實現多兵種聯合作戰。
“‘遠海訓練’一度被叫做‘艦艇遠海訓練’,被認為只是我們艦艇的事。”盧飛雲告訴記者,“往常在這一海域,大型飛機不用說指揮,見都很難見到。”
而目前,繼艦艇之後,大型飛機、信息系統、裝備保障先後走向遠海,從而帶動整個作戰體系走向深藍。“體系前伸同時又給訓法戰法帶來可喜的變化,使編隊在遠海也能像在近海一樣擺脫‘一令一動’式的計劃指揮,實現契合實戰的臨機指揮。”盧飛雲介紹說。
在返航途中,長春艦的作戰指揮室通報:有外軍偵察機向我抵近飛行。“信號兵,注意提醒對方與我們保持安全距離。”航行值更官、副通信長鄒玻下令。
“This is Chinese navy warship”外軍飛機進入通信距離後,值班信號兵劉恒剛隨即拿起話筒,用流利的英語呼叫。“收到。這裡是某國飛機,我們將與你保持安全距離,祝你航行愉快。”外軍飛機隨即作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