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號航母艦載機起飛。 |
中評社北京8月6日電/在過去的一年,中國海軍在遠海積極活動,準備武力保護自己經濟和地緣政治利益的趨勢開始顯現,這說明中國開始實現美國所謂的“兵力投送”戰略。
據俄羅斯《軍工信使》周刊8月5日報道,如果沒有發達的海外基地網絡,沒有航母工具,在大多數情況下,兵力投送將會非常困難,甚至根本不可能。中國現在還沒有這種能力,甚至在中期前景內預計也不會有。但是北京正在積極發展自己的航母力量,同時還在研究本國航母戰鬥群的戰鬥使用問題。
現在評估中國航母編隊執行可能擔負的典型任務的能力非常有趣。為此首先需要分析“遼寧艦”航母和最有可能承擔護航任務的艦艇的基本特點。當然,護航艦艇很有可能是最先進的遠海遠洋水面艦艇。
中國在得到未完工的“瓦良格”號航母之後,使用國產設備更換了蘇制主要技術設備,特別是電子設備、武器、防空兵器和動力裝置。航母附近空域的主要監視設備是艦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在戰術技術性能上接近於美國“宙斯盾”系統使用的艦載雷達,至少外國專家是這樣認為的。航母在自衛區域的防空任務由4門1130型近防炮和4套FL-3000N防空導彈系統(總共4組發射裝置、18個發射單元、72枚導彈)負責,後者的特點是使用紅外或超高率無線電波被動尋的導彈,在導引頭鎖定目標之後,可以根據“發射後不管”的原理進行射擊,缺點是受天氣條件影響較大。在有利條件下,在一個發射循環之內,“遼寧艦”防空系統能夠消滅敵方4-5枚反艦導彈。在敵方使用電子戰設備的情況下,航母防空作戰效能可能下降30-70%,降至消滅敵方1-3枚反艦導彈的水平。
從航母現有飛行前準備位置的數量來估算,能夠從“遼寧艦”甲板上同時容納的飛行器極限數量很可能是16架,與同類型的俄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