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期面臨超級大國的封鎖和遏制,對面的海空軍實力非常強大,擁有世界第一的制空權、制海權、常規遠程精確打擊和力量投送能力,中國的海空軍短期內無法與之全面抗衡。錢學森提出以突防能力極強的導彈來化解對手的海空軍優勢,近半個世紀來二炮忠實地執行這一理念,威懾效果非常顯著。”宋忠平解釋說。
1987年,美蘇簽訂《中導條約》,削減射程為500到5500公里的地對地導彈,美國潘興II、陸基戰斧、蘇聯SS-4、SS-12、SS-20、SS-23導彈被盡數銷毀。至今,美軍已無任何戰術彈道導彈和陸基巡航導彈,俄羅斯兩種短程戰術導彈都歸陸軍。
由於未簽訂類似條約,中國建立了世界上最完備的彈道導彈打擊體系,核常兼備、射程銜接,尤其高精度中程彈道導彈方面在全球獨樹一幟,最典型的就是9.3大閱兵中公開的東風-26,4000公里的射程直抵關島,核常兼備,甚至可以消滅游弋於海上的航空母艦。
隨著中國國力和地位的上升,為了給“中國夢”保駕護航,需要更符合“強軍夢”要求的承擔戰略威懾的導彈部隊。“軍種一般都包括若干個兵種和專業兵,設有領導指揮機關及院校、科研機構和後勤保障系統,但兵種下邊不可能分得這麼細”。
宋忠平由此推斷,火箭軍比之前的二炮在編制上會有所擴充。“未來火箭軍可能分成兩大兵種,一個管核力量,另一個管常規武器,加上其他支持保障部隊”。顯然,火箭軍戰力將比二炮有巨大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