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99坦克冒嚴寒訓練。 |
中評社北京1月26日電/試驗場連著未來戰場 走進陸軍裝甲兵某試驗場
科技日報報道,任何新武器、新裝備研發後,都必須有一群人試驗定型,然後再列裝部隊。裝備的好壞,直接影響戰爭的勝負和軍人的生命。陸軍裝甲兵某試驗場,是一支為我軍新型戰車頒發“准生證”的唯一單位,被軍地譽為“鐵騎包公”。如今,這支試驗部隊已組建56年。
試驗場連著未來戰場。試驗場的官兵,用高超的本領擔當裝備的“終審法官”。
56年只幹一件事
“冬入寒宵宮,夏至煉丹爐”,官兵們常年過著“反候鳥”式生活。從風雨雷霆的東海之濱到空氣稀薄的青藏高原,從酷熱難耐的戈壁大漠到滴水成冰的北國邊陲,他們在奇濕、奇高、奇險、奇寒等各種氣候和地形條件下,56年只幹一件事——嚴格考核新型戰車的戰技性能,高標准、高質量完成從第一代59式坦克到最新型主戰坦克、從單一型號到裝甲車族126型372台次裝備的設計定型試驗任務,獲國家軍隊科技成果獎100餘項,書寫了我軍裝甲兵史上的輝煌篇章。
那一年冬天,塔河,零下40多攝氏度。這風雪的世界里,空氣都似乎是凝固的。
戰車在這里搞試驗,就猶如進了四星級的“冷凍櫃”,被凍僵、凍傷是常有的事。有個邊防戰士冒雪巡邏歸來,耳朵被凍掉半個,竟渾然不知。
高級工程師王治功在組織新型坦克射擊試驗時,雪下得正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