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戰車的優秀表現,該旅裝備部部長陳偉介紹說:“手握數據,打仗不慌。去年冬訓我們摸清了每台裝備的‘脾氣秉性’,如今只要根據氣溫變化從數據庫中調出車輛型號,按標準執行就能隨時‘出得動’。”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信息化條件下,這個“知”首要的是“知”數據。對此,該旅官兵有著切身體會。
“在低溫條件下,通信光纜搶修,焊接時間至少要××分鐘。”
“氣溫低於-15℃時,某型電池工作量較常溫狀態下降60%。”……
該旅從指揮所籌劃到分隊行動再到技術保障,各個要素都把“數據”擺在前。
數據既服務指揮決策,也為對抗官兵減負。記者走進宿營地,雙層行軍床、機動車載給養庫、自制蜂窩煤器等保障器材一應俱全。據該旅領導介紹,比對去年冬訓物資數據庫,今年紅藍對抗演練,後勤攜行物資減少三分之一,分隊部署轉換時間縮短近一半。
數據庫成為演練“活寶典”,嚴寒條件下緊急出動、戰鬥發射、野戰通信樞紐開設等26項新指標被重新制定。與“藍軍”針鋒對壘中,該旅指揮籌劃數分卡秒,一道道指令傳送至各作戰要素;反擊轉進,機動快速靈活,按節點到達作戰地域;戰鬥發射,號手輕裝上陣,精准操作,準時發射。
制勝之道藏在“敗筆”中
紅藍對抗訓練如同一面鏡子,照出雙方真實水平,又如一把尺子,量出彼此優劣長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