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小午。 |
劉小午也以會打仗聞名,曾多次指揮過大型演練,有一次他部署采用強電磁幹擾迫使“敵方”通信悉數中斷,一舉獲勝。一位軍委領導欣慰地對他說:你心系打贏,帶領官兵在推進部隊轉型、訓練轉變中邁出了堅實一步,不愧為英雄部隊的新一代擎旗人。
值得一提的是,這幾位陸軍高級將領不僅能打仗,還對現代戰爭有著深入思考,李作成近幾年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和《國防》雜志上發表過的許多文章,涉及裝備、防空、國防動員等多個領域。劉小午當團長時曾到美國曼哈頓大學攻讀計算機專業碩士,在軍區機關工作時又到國防大學攻讀了作戰指揮專業碩士,他曾親自主持編寫、審定了《信息化常識問答》、《某型裝備知識問答》等多種資料,發給每名官兵。自己還走上講台,為官兵開講座,辦夜校,傳授信息化知識。李橋銘則在《紅旗文稿》上發表過一篇著名的文章《蘇聯軍隊“非黨化”的歷史悲劇》,用詳實的歷史資料闡述了黨對軍隊領導的重要性,在理論界引起了較大反響。
在解放軍報上,長安街知事拜讀了李橋銘的一篇文章,發現他還是一名連長時,就是軍改的堅定支持者。文中,李如是寫道:
1985年百萬大裁軍時,我是基層部隊的一名連長。一聲令下,我所在的高炮師被縮編為旅。同許多官兵一樣,我心裡也是忐忑不安:作戰任務不變,師改成旅,編制、人員和裝備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能行嗎?
隨著新編制的逐步落實,部隊很快就發生了煥然一新的變化。首長機關減掉了五分之四,指揮機構更加精幹高效,傳達一份作戰命令較以往要快好幾倍。在減編後的第一次實戰演練中,通過高炮與導彈的混合編組,我們部隊的防禦範圍擴大了10多倍,戰鬥力較以往大大提升,一個旅的戰鬥力甚至強於一個師。
正是由於長期在基層一綫帶兵,上述幾位將軍身上多了幾分“地氣兒”,少了幾分“官氣兒”。李作成家鄉的熟人順路到部隊去看他,他也沒擺過什麼排場,總是讓鄉親們睡自己的床鋪,自己隨便找塊門板,打個地鋪。幾次回村,遇到鄉親們,還跟以前語氣一樣招呼說:“哥哥,來一起走走。”
李橋銘當軍長時,曾下到基層當“士兵”,他在自己的“當兵”體會中寫道,“與基層官兵貼得越近,底氣越足。重回班排,洗冷水澡、蹲連隊的通厠一度讓我感到不適應,加深了我對基層之難、官兵之苦的切身體會。作為領導幹部,多睡一睡連隊的硬板床,多吃一吃基層的大鍋飯,才能多一點兵氣,少一些官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