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指大陸:以朝核為由,為美國海軍戰略轉型做實驗
冷戰後,美國海軍開始了戰略轉型:其作戰範圍從公海大洋向歐亞大陸瀕海地區挺進;“假想敵”由蘇聯海軍轉變為可能威脅美國海洋霸權地位的歐亞大陸國家海軍。此次美國投入如此巨大在朝鮮半島附近海域進行軍演就是對海軍戰略轉型的一次貼近實戰的檢驗——讓核潛艇和航母在瀕海地區進行演習有助於提高其對付歐亞大陸國家海軍的能力。
美國一直對朝鮮可能發展出戰場生存能力高、火力持續能力強的海基核力量表示“擔憂”。而海基核力量的武器平台就是導彈潛艇,因此,這次軍演的重頭戲就是反潛戰。使用“弗吉尼亞”級核潛艇配合P-8反潛巡邏機進行反潛作戰效率很高。此外,美國將於3月出動的“斯坦尼斯”號航母,屬於“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是典型的進攻型武器,可以搭載包括戰鬥機、攻擊機、預警機、電子戰飛機等機型在內的70多架艦載機,形成一個完善和強大的空中打擊體系。
實際上,朝鮮是否已經進入熱核時代尚未明確,其常規動力導彈潛艇距形成實戰能力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加之其縱深短淺,若是針對朝鮮,美國根本無需出動如此重量級戰略武器——“弗吉尼亞”級核潛艇搭載射程超過1000公里的“戰斧”巡航導彈,可以對大陸縱深目標進行打擊:該型核潛艇一旦進入黃海,其攻擊範圍可以囊括中國華北到俄羅斯遠東地區;出動“斯坦尼斯”號這樣的“巨無霸”還有一個重要目的:通過編隊及其艦載機完善的設備搜集沿岸國的雷達信號及通信信號,用以未來可能的戰爭。
由此,美韓在黃海進行如此聲勢浩大的軍事演習究竟劍指何方,已經昭然若揭了——裝備核潛艇的中國北海艦隊正承擔著京畿地區的海上防禦任務,通過此次軍演,一方面,通過向中國核心關注地區施壓以試探中國底線;另一方面,面對美韓黃海軍演,中國必將提高戰備程度,美國以此試探中國軍隊反應速度、反應方式以及規模,從而推斷出解放軍的戰備程度及行為模式,為今後類似的行動提供理論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