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6日電/中國即將將召開年度最大規模的政治會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國日報將解讀兩會的一系列熱題和流行語。
今日流行語——新常態:在過去的幾年,中國政府承諾一系列經濟改革並將逐漸過渡到一種更加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我們通常稱之為新常態。在這種模式下,經濟增長與過去30年的兩位數增長相比,將適度放慢。因為更多的依賴服務業和消費,而不是密集型投資和製造業,我們的經濟增長將更加穩健,更加可持續。中國政府反覆重申:為了避免經濟硬著陸並為經濟改革提供空間,我們必須將GDP增長控制在一個合理區間內。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這個區間應該是在6.5%-7%之間。
分析家指出,中國經濟前路崎嶇,但是相比一月份經濟數據預想的不大可能實現的經濟硬著陸,還是強很多。
數據表明,2016年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增長1.8%,超過市場預期的1.6%,並且高於2015年12月的1.6%增幅,通貨緊縮的壓力稍有緩和。
2016年1月,衡量產品出廠價格的生產者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比下降了5.3%,略微低於市場預期的5.4%,稍稍高於2015年12月的5.9%跌幅。
社會融資——數據由政府計算,用於衡量信貸流入實體經濟——在2016年1月達到3.42萬億元(5220億美元),2015年12月為2760億美元,超過市場預期的3370億美元。信貸餘額較2015年同期數字增加了12.1個百分點。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研究員劉文奇(音)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出人意料的“信貸放水”低估了信貸擴張的步伐,原因是地方政府債務置換至今仍未開始實施。
彭博的經濟學家歐樂鷹(Tom Orlik)表示,“儘管中國還要解決主要問題,但在某些重要方面,政策已經逐漸走向正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