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28日電/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周五在滬開幕。此前,有西方專家提議出台新“廣場協議”,協同干預匯率,支撐人民幣,遏制“貨幣戰”。
“廣場協議”是1985年9月由美德法英日簽署的。其時,美元飈升,美國通脹高企、貿易逆差擴大,望以美元貶值刺激出口。五國最終同意協調干預。協議簽訂後10年,日元幣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日本經濟出現嚴重泡沫化,從此落入“失去的10年”。
有經濟學家認為,廣場協議救了西方,犧牲了日本經濟。但也有學者認為,泡沫化主因是日本經濟未能及時實現升級轉型。
正是因為“廣場協議”當年給日本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中國人聽到這個詞就有點兒擔心,害怕“日本悲劇”重演,自己辛辛苦苦積累的經濟成果變成任由西方宰割的“羔羊”。
應當看到,“廣場協議”時的日本,在經濟結構上對美國有相當程度的依附性,匯率主控權也掌握在人家手裡。今天的中國與當年的日本有實質性不同。中國經濟比日本體量大,決策自主性很強,匯率政策也不是別的什麼國家能操控的。即使是當今世界金融力量最強的美國也不行。
眼下世界經濟的低迷不振,既有周期性因素,更具結構性弊病,根本不是靠一個新“廣場協議”就能拽得動的。重回復甦軌道,需要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以及金融體制改革,尤其是國際貨幣體系制度等一攬子的應對措施。同時,更需要發達與新興經濟體進一步加強宏觀政策協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