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炮艦外交”能否達到目的?
此次“斯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群進入南海是美國霸權心態下的常用手段。問題是,美國想要通過軍事力量耀武揚威讓中國屈服的做法,其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2015年10月27日美國“拉森”號導彈驅逐艦進入渚碧礁鄰近海域和2016年1月30日美國“威爾伯”號軍艦進入西沙群島中建島領海,已經引發了南海軍事緊張的升級。再加上美國B-52戰略轟炸機的兩次越島飛行,在南海問題上美國對華實施“力量敲打”的行動已經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現在又向南海爭議水域派出航母戰鬥群連續數日進行“示威性”游弋,只能說明中國為了本國的自保權和自衛權進行的有限度的防禦設施建設不僅必要、而且及時。
沒有一個國家願意在自己的家門口遭到其他強權國家的軍事挑釁,更沒有一個國家願意看到自己的主權行動遭受軍事脅迫。美國在南海的“炮艦外交”越是頻繁,中國正常合理的南海島礁建設必須越堅決。美國依靠自己超強軍事實力、頻頻在南海地區祭出“炮艦外交”,只會持續南海局勢的緊張,更不利於亞太地區向往穩定、合作與繁榮的區域性期待。
未來南海鬥爭的重點在哪裡?
“斯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群進入南海,並不意味著南海局勢已經轉向全面軍事鬥爭。中美兩國之間的南海爭議,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重心在於外交戰、法律戰和輿論戰,而不是簡單的、情緒性的軍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