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民 (北京 編輯)
涉台用詞中有一個常見詞叫“台灣問題”,這個詞常見的用法有兩種:一種是較為中性的用法,指代一個研究領域,比如沙特問題專家、美國問題專家等等,不含褒貶色彩;另一種是帶有一點貶義和負面味道的用法,“台灣問題”──台灣是一個問題。對於前一種用法無可厚非,對第二種用法,現在回過頭來看,還真有點不妥。
現在要問,台灣到底是不是一個問題?其實台灣有點小問題,但絕不是什麼大問題。台灣存在的分裂隱患,以及“對外”和大陸不同步調、不同態度,確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國的合力,這方面我們要警惕並加以阻止。但同時也要看到,台灣以其經濟起飛的成績、文化教育的高度發達和法制的相對健全,正在打破傳統中國邊疆學的邏輯,改變了傳統中國人思維裡對邊疆落後、蠻荒的印象。台灣在祖國多難的近代史中雖然和祖國大陸經受了各自的磨難,但同時也積攢出很多新元素、新成分。這些新元素對大陸也有一些啟發,比如在社區建設、中華傳統文化等方面,也可以給大陸很多借鑒。
綜合兩岸關係現狀來看,台灣的分裂隱憂固然是個值得警惕和阻止的問題,但這個問題之外也有很多不是問題的正面元素。這樣一平衡之後,或許可以不再稱“台灣問題”,而可以稱“台灣現象”。
假如從台灣現象而不是台灣問題的視角來看台灣,確實會產生不一樣的感官,即便是迫切希望打擊台獨分裂勢力的大陸統派網友,也能因此更加心平氣和,更加視野寬廣。
台灣到底是一個問題還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應該說現象比問題更恰當、更友善。台灣現象顯示了幅員遼闊的中國各地區差異和文化多元性,對其評述的調子以後完全可以輕鬆一點和暖色一點,別總是太沉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