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在戰略導彈部隊組建之初,面對世界列強的核威脅、核訛詐,面對國家“一貧二白”底子薄、基礎差,以及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如何絕處逢生、隱蔽深山開創戰略導彈部隊建設偉業?成為一代導彈將士肩上光榮而艱巨的使命。當時,盡管戰略導彈方陣中沒有成建制接受過硝煙戰火洗禮的部隊,也沒有可借鑒的經驗,但部隊的第一代領導大多是身經百戰的老紅軍、老八路,血液裡流淌著戰爭年代那股子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傳承著我軍“兩不怕”精神。當時,陸軍第十五軍軍長向守志毅然奔赴培養導彈專業技術軍官的西安炮校任校長,并將自己的名字“向守芝”改成“向守志”,決意為國鑄劍、強軍報國。從雪山草地中走來的老將軍叢蓉滋扛起某基地司令員的重擔,本色不改、鬥志不減,帶領官兵一頭扎在北國的深山老林,一邊開荒種地、挖野菜、打柴禾,果腹取暖;一邊高唱嘹亮戰歌,在險象環生的導彈陣地工程奮戰,歷經數個春秋,用血肉之軀建成我國第一個戰略導彈作戰基地。
沒有大山與岩石,就沒有賴以生存的屏障。導彈官兵長年累月值守大山,無怨無悔奉獻青春智慧乃至生命,有著岩石般的堅強與不屈,不事張揚但願沉默,不圖回報但求奉獻,對從事保密性強的特殊工作“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子”。曾發生過這樣的故事:同為導彈軍人的夫妻倆都說自己出差,卻并不告知對方要去何處、幹什麼差事,直到有一天在導彈發射場相遇,才恍然大悟執行的是同一任務。後來部隊將他倆相遇的這棵樹命名為“夫妻樹”,以示紀念佐證。
火箭軍軍史館館長邱軍感言,我軍的紅色血脈、戰略導彈部隊“王牌”“底牌”的特殊使命,一旦在深山扎下了根,注定會枝繁葉茂、挺拔高聳,讓官兵的信念更執著、精神更強大,猶如岩石一般堅硬,歷經風吹雨打巋然不動。
一茬茬官兵將強軍報國信念融入大山、融入岩石,打磨雕琢深沉而厚重、堅韌而璀璨的精神世界,創造形成了別有意味的大山文化。他們用岩石裝扮營院,用岩石表達對事業的摯愛,還把大山深處帶回的岩石作為永久紀念、珍藏身邊。在導彈部隊舞台上,人們看到大山岩石的榮光,在詩篇裡也彌漫著一股岩石的堅硬與氣息。
一位老兵在一篇文章裡這樣寫道:“深山野嶺,瘋長著千裡亘古洪荒,滋生著百代曠世寂寞。我們身上映著大山的雲霞,披著征戰的風塵,住帳篷,吃沙拌飯,喝山泉水,打響了一場又一場攻堅戰。”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面前無困難”“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的誓言響徹山穀中,回蕩在雲霄。某部“老山溝”許家啓、王慶友等在山溝苦幹了一輩子,在脫下軍裝時,又鼓勵兒子放棄功利、遠離繁華,走進大山像岩石一般默默奉獻。這決不是簡單的“子承父業”,這是深思熟慮的人生選擇,更是絕對忠誠的薪火相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