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為785的運-20原型機。 |
中評社北京3月21日電/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十三五”規劃綱要獲通過,為未來5年的中國發展畫下藍圖。央視新聞聯播近日推出[治國理政新實踐·開局“十三五”]系列報道,3月20日播出的是“重大工程造就國家實力新高度”,報道指出,中國的大型運輸機運-20將在今年完成試飛,批量交付部隊。
觀察者網報道,重大科技工程是國家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項工程科技創新,可以催生一個產業,可以影響乃至改變世界。在“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我國將啟動多個國家級重大工程,打造一批“大國重器”,在彰顯國力的同時,帶動產業、惠及民生。
這幾天,備戰新任務的航天員正在緊張訓練。按照計劃,今年將有兩名航天員搭乘“神舟十一號飛船”,完成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交會對接,在軌駐留時間將突破30天。
已經兩次進入太空的聶海勝明白,這將是對我國航天員和空間技術的全面挑戰。
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大隊長的聶海勝表示,我跟著飛船上去過兩次,一共20天,首先要解決一個人長期在軌的健康生存。
正是為了打造一套保證航天員生命健康的系統,專門負責此項研究的董文平最近很忙。他負責的這個系統能否長期穩定運行,將成為中國建設空間站的關鍵之一。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研究室主任董文平:“它的主要任務是解決這個空間裡的人如何生存的問題。實際上環控生保隨著駐留時間的變長,人數的變化和增多,技術難度越來越高,像美俄是用了幾十年才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