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就此詢問了相關專業人士,得到的回答是,如果將YF100的部分技術用於研制一種使用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燃料的新型發動機,并不會需要花費太多的資金和時間,而發動機的性能卻可以比東風-5現役發動機有巨大的提高。
按照理論計算,如果以長征7號芯一級、二級為基礎,并按照相關公式換算成與YF100技術水平相當的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發動機,那麼新導彈的性能完全可能大大超過被稱為“撒旦”的SS-18洲際導彈。而研制周期,粗略推測有望控制在5年以內。
鑒於我國每年要進行數十次航天發射,其中主要運載工具就是長征2號和未來的長征7號,一旦新導彈定型,很快就可以全部替換現役所有東風-5A和B型導彈。而這些換下來的老彈也完全不必浪費,作為長征2號火箭用來發射衛星即可。
新型洲際導彈——我們姑且稱之為DF-5H(東風5換發)型——可能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是否要采用可儲式燃料技術。筆者認為,中國完全可能通過俄羅斯和烏克蘭獲得這方面技術,自行研發也完全可能。只不過,如果要在最短時間內要完成DF-5H導彈研制的話,或許不必強求采用蘇俄那樣高水平的可儲式燃料。
現役的東-5導彈在局勢緊張時,加注後可以存放數個星期隨時待命,這樣的技術水平對於我國所奉行的核戰略其實也够了——當然,如果能做到蘇聯導彈那種加注後“十年不用管”的水平就更好了。
長征7號的芯1級芯2級,加上新研制的上面級,改用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燃料,總體性能將與俄羅斯新一代“薩爾馬特”導彈相當,完全可以繼續使用東風-5導彈的發射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