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幾個月,他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經過不斷改進不同射程之間導彈射擊偏差的折算方法,他最終給出了高置信度的評估結論,保證了這型導彈第一時間完成試驗并裝備部隊,形成了強大的威懾力量。
後來,這型導彈在滿足最大射程的新建靶場上先後進行了近百次試驗,結果與當初結論一致。
但得祁連好放馬,何必苦苦憶中原。不知不覺間,一個8年過去了,又一個8年過去了;不知不覺間,大漠戈壁早已成了他的第二故鄉,反導技術試驗早已成了他為之奮鬥終身的事業。
一支軍隊所向披靡,不僅在於演兵場上掀起的塵沙硝煙,更在於內心深處升騰的信仰火炬。為了能打贏,陳德明完全融入到了強軍興軍的偉大征程,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導彈聽我的話,我聽黨的話”的錚錚誓言。
“科技幹部如果總是盯著名利,科研的大門早晚會對你關閉”
陳德明三辭室主任的故事,已在基地傳為美談。
2003年夏,某新型導彈飛行試驗失利,最關鍵的彈頭遠遠飛離預定目標區,不知所蹤。
這是我國新型戰略導彈的最後一次試驗,對裝備部隊起著決定性作用。上級指示:不惜一切代價找到彈頭。
由於飛行異常,測量數據有限,各方專家給出了幾十個疑似落點坐標。這些坐標之間的最大距離東西達130公裡、南北達66公裡。
是時,戈壁灘上的最高地表溫度超過60攝氏度。400多人組成的搜索隊伍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搜尋了上萬平方公裡,仍然一無所獲。
就在搜索陷入僵局的時候,有人想到了陳德明。他現場聽了相關單位的計算報告後語出驚人:“前面的計算可能存在方向性問題。給我一周時間,保證拿出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