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駐黎維和軍營擺百餘未爆彈 見證中國和平擔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26 08:28:11


資料圖:楊應輝(前排右三)結合親身經歷講述戰鬥故事。
  中評社北京9月26日電/“一塊彈片擊中掃雷參謀周峰的後背,差2厘米就進入胸腔……”國慶節前夕,第15批赴黎維和部隊營區的未爆彈陳列區內,四級軍士長楊應輝講起10年前的那段驚險經歷,簇擁在他身邊的新一代維和官兵屏住呼吸,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解放軍報報道,2006年4月,中國維和部隊182名官兵遠渡重洋,來到黎巴嫩南部地區。3個多月後,黎以爆發大規模武裝衝突。由於中國營營區處於雙方交戰的中心地帶,每天都有大量炮彈在營區周邊爆炸。隨著衝突加劇,死神步步逼近:戰火燃燒到中國營營區,3名值班的官兵受傷;希亞姆哨所被炸,杜照宇等4名聯合國軍事觀察員犧牲……

  面對死亡的威脅,維和官兵堅守戰位,不僅30多次冒著槍林彈雨外出進行救援,還在戰後積極幫助當地群眾清排了大量未爆彈,其中大部分被銷毀,僅有百餘枚經技術處理後被當作歷史見證留了下來。

  鬥轉星移,這些未爆彈如今已是銹跡斑斑,卻讓當年的英雄壯舉更加熠熠生輝。隨著腳步的移動,楊應輝的講述也更加扣人心弦:一枚航彈鑽入地下12米深,不知什麼原因沒有爆炸。時任掃雷連連長陳代榮帶領幾名技術骨幹,把遺書壓在箱底,義無反顧走向現場。苦戰4天,他們終於將這枚航彈挖了出來。 

  “首批赴黎維和官兵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維和部隊副指揮長、陸軍第14集團軍司令部工兵防化處處長葉履強告訴記者,他們把戰火中湧現出的英雄故事當作生動教材,廣泛開展“講‘藍盔’故事,當‘藍盔’傳人”活動,結合重大節日組織重溫入黨誓詞,舉行祭奠烈士儀式,使官兵在追溯歷史中深刻理解“出國維和為什麼”“履行使命靠什麼”。此外,他們還收集10年來的維和影像資料,製作成專題紀錄片,進一步深化教育效果。 

  記者了解到,自今年5月下旬部署到任務區以來,維和官兵全面展開“藍線”掃雷、栽樁作業、掩體構築、人道主義救援等工作,榮獲聯黎“司令嘉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