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27掛載實彈。
|
中評社北京10月30日電/北約日前宣布將在“俄羅斯門口”的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以及波蘭部署多國部隊,這4支部隊分別受加拿大、德國、英國和美國指揮。此外,北約還將快速反應部隊人數增加兩倍,提高到4萬人,並設立了一支5000人的先鋒部隊。有媒體稱,這意味著一旦俄羅斯進攻,“幾乎立即就會碰上北約部隊”。北約在啟動東擴20年之後最大規模增加東歐軍力部署,大概不能簡單地視之為對俄羅斯的防範。
《環球時報》報道,從表面看,這是北約為提升軍事反應能力採取的措施,但更需我們關注的是,這一舉措鞏固了美國與盟國的軍事聯結。北約這個全球最大軍事組織在把更多軍隊部署到前沿的同時,也加固了其存在的必要,增進了內部凝聚力,這符合美國的全球戰略。
北約增兵的理由是俄羅斯變得“越來越具有進攻性”,直接威脅到了歐盟國家的安全。
俄羅斯真的想挑起新冷戰和西方幹一場嗎?連英國廣播公司(BBC)都知道,西方媒體在報道俄羅斯軍力時“非常誇張”,是在“暗示冷戰的緊張近年來已再次回歸”。
北約東擴不斷加劇俄羅斯的“被包圍感”,迫使俄強烈反彈。看似俄羅斯手中還有牌——以核力量為支柱的軍力,但那不過是最後一張而已。經濟衰退且遭受制裁的俄在西方咄咄逼人的進取中,其實已無太多還手之力。
北約國家很清楚,保持對俄羅斯的壓力是一種重要態勢。冷戰結束後,北約通過數次戰略調整,將戰略重點從實施“集體防禦”轉為“捍衛共同利益”,它因此更需要借助外部的戰略刺激,為突破傳統的軍事活動範圍提供更多理由,將區域外的危機轉換成內部的整合力。
眼下,歐洲面臨的威脅並沒有完全消退,但威脅的來源變得更加複雜。美歐精英深知,應對英國脫歐、恐怖襲擊、經濟不振和難民危機這些令人焦頭爛額的難題,必須依賴在軍事和政治上維持地區穩定的兩大支柱——北約和歐盟。由於北約基本架構是建立在軍事盟國基礎之上的,在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的同時,也就加深了北約內部的團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