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的艱難成長,跟這個國家的艱難復興一樣,充滿了各種難以想象的坎坷和挫折:1996年第一屆珠海航展,國內外參觀者好奇地打量著被軍迷稱之為“小強”的強-5戰鬥機,那時它已經超過40歲,性能和技術飽受西方媒體詬病,甚至被指是“東拼西凑”出來的飛機,同樣大齡的還有被中國“改出血”的殲-7系列,撐場子的只有被稱為“空中美男子”的殲-8II(西方一些媒體曾戲稱它叫“和平鴿”)。不久後,在老式飛機的修修補補之間,一架叫殲-10的陌生戰機圖片在各大論壇傳播。爭取到研發殲-10項目的是老人宋文驄,被人挖苦為“5分錢就想上長城”。但是他帶領同事堅持突破技術瓶頸,最後將自己的生日改成了殲-10首飛的日子,“大國重器,以命鑄之”。同樣偉大的還有殲-15的總負責人羅陽,在殲-15一飛衝天、舉國歡騰之時他卻猝然離世,用51歲的生命詮釋了航空報國的強烈夙願。
每一代殲擊機的發展都背負著時代的使命、人民的期待、民族的情感,“殲-20現象”就是在國防工業艱難創新發展的過程中應運而生的。行文至此,相信大家都能明白,在殲-20飛過珠海的天空那一刻,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對著大屏幕熱淚長流了。
執牛耳者,殲-20帶來的不僅是隱身
由“殲-20”現象看開去,難免會聯想到殲-20的強大,那麼,殲-20到底有多厲害呢?
除了隱身性能外,新一代航電系統是殲-20作為全新一代戰機的核心標配,例如只有極少數國家具備研製能力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電子戰系統以及光電系統等,融合F-22的菱形機頭、F-35的光電分布式孔徑系統、俄羅斯T-50全動垂尾等多種戰機的設計於一體。2016年2月,美國軍事航空與航天電子網站評選出2015-2016年度世界現役戰鬥機綜合排行榜,殲-20排名第二。在俄羅斯命運多舛的T-50搗鼓好之前,殲-20將成為當今世界上唯一有實力在制空權爭奪中與F-22一較高下的機型,可以說將來很長一段時間裡,隱形機對抗將只屬於中美兩個國家所有。
作為中國未來第一款正式服役的隱形戰鬥機,憑借其優異的隱身設計和先進的航電、武器系統,殲-20足以抗衡出現在中國周邊的任何第四代戰機。而殲-20的批量生產和持續改進發展,將給中國空軍帶來革命性的影響,產生巨大的“酵母”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