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書明確提出中國的亞太安全理念,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主張走共建、共享、共贏的亞太安全之路。其核心是尊重並照顧各方合理安全關切,擴大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方式,協調推進地區安全治理,推動區域經濟合作和安全合作良性互動。這一安全觀順應全球化與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扎根於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匯聚了地區國家的智慧和共識,體現了各方合作應對安全挑戰的迫切願望,為亞太安全合作開辟了新的廣闊前景。
創新制度建設,構建多層次、複合型和多樣化的地區安全架構
目前,亞太地區沒有覆蓋全區域的多邊安全機制,發揮作用的主要是次區域安全機制,如東盟主導的多個安全合作機制、上海合作組織、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美國主導的雙邊軍事同盟等。其中,軍事同盟具有明顯的冷戰痕跡,排他性和針對第三方的特性強,在維護盟國利益的同時,也在人為製造亞太地區的分裂。
白皮書提出推進夥伴關係建設,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新路,構建面向未來、符合地區實際、滿足各方需要的安全架構。從目標看,這一架構應是多層次、複合型和多樣化的,不是另起爐灶,不是推倒重來,而是對現有機制的完善和升級。從參與主體看,這一架構建設應是地區國家的共同事業,需要各方積極參與,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從建設路徑看,這一架構應建立在共識基礎之上,以非傳統安全合作領域為重點,從易到難,由淺入深。此外,未來的地區安全架構應與地區經濟架構協調發展,統籌考慮,同步推進,相互促進。中國構建亞太安全架構的方案,為地區國家良性互動、合作應對挑戰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制度框架支撐。
創新方式途徑,妥善處理分歧矛盾
亞太地區熱點問題多,既有冷戰遺留問題,也有新問題。朝核問題影響東北亞地區和平穩定,衝擊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加劇大國緊張關係;美國搞冷戰式軍事同盟、構築全球和地區反導體系,既不利於構建戰略穩定與互信,也不利於構建包容性的全球及地區安全格局;阿富汗飽經戰亂、動蕩和貧困,國際安全援助部隊撤出後,如何保持安全穩定的問題凸顯;亞太反恐形勢經歷複雜深刻變化,暴恐活動多發頻發,特別是國際恐怖組織滲透和境外恐怖分子回流問題日益突出;亞太海上安全總體保持穩定,但領土島礁爭端長期困擾相關國家,非傳統海上安全威脅呈上升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