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摸索入門到完成專業技術的跨越,個中艱辛鮮為人知。那半年,他幾乎每天都撲在研究新裝備操作上,訓練時從來不敢也沒有心思偷懶。從優秀四火箭筒射手轉型到零基礎炮長,他沒少受質疑和非議,但越是如此,他越是憋足勁兒往前走。“沒有基礎,我就笨鳥先飛。”
從單兵武器到裝甲火炮,射程跨度十餘倍,對精准度有了更高要求。練就好眼力是基本功,張民益每天午休時,一個人悄悄盯著太陽不眨眼。
“孫班長,咱衛生所還有眼藥水沒?”一天,張民益找到衛生員孫雷。“我都快成你的禦用衛生員了!”儘管孫雷有時會埋怨幾句,但他對張民益的執著是打心眼的“服”。
苦心人,天不負。“和平使命-2009”中俄聯合反恐軍事演習,他憑真功夫成為全營唯一一名參演的義務兵炮長。從此張民益一發不可收,下士3年,他力壓群雄在全旅教練射擊比武中榮膺一次第三、兩次第一的殊榮,成為全旅官兵公認的炮長專業訓練尖子。
兩次帶隊參加“蘇沃洛夫突擊”比武的旅長黃慶利說:“2015年第一次參賽,為突破裝備代差掣肘,我們只能加強人裝結合練極限。那段時間,張民益將算盤打到自己身上,不斷練眼力、練與裝備的結合,不斷摸索、研究風速、溫度與彈道的關係。”
白天契合裝備,晚上挑燈夜讀。“裝備設計與理論原理總會有出入,我就是要找出它的可優化點。”於是,《步戰車構造與使用》《步戰車炮塔軟件使用維護說明》等專業書籍硬是被他翻成“白菜卷”。而每次實彈射擊,他都會形成個人數據册,以供研究。
“軍人的胸膛中,永遠都不能缺少對勝利的渴望。只有敢於挑戰不可能,才能得到常人得不到的東西——那就是勝利的榮光。”經過反覆體驗,不斷優化,總結最優射擊角度。張民益在裝備設定的1000米射擊距離基礎上不斷獲得突破,最終以1500米超距射擊的驚異成績,成功打破了國產步戰車極限射程原有設定的桎梏。第一次出國征戰,張民益就和隊友們過關斬將,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績。
|